鉅大LARGE | 點擊量:967次 | 2019年09月26日
特斯拉低調落戶上海
距特斯拉CEO馬斯克在財報會議上談及特斯拉將在中國興建超級工廠一周后,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獲批成立。
5月14日下午,記者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獲悉,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已于5月10日獲得了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營業執照。新成立的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股東是TESLAMOTORSHKLIMITED(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100%。
相關信息還顯示,特斯拉中國區總裁朱曉彤為新成立的特斯拉上海法人代表、董事長兼總經理。特斯拉上海的主要人員還包括張靜、ToddAndrewMaron(托德·安德魯·馬龍)兩位董事,以及一位監事MarcJesusCerda(馬克·杰西·賽達)。
第二座超級工廠?
本次特斯拉上海的成立,不免令外界聯想到馬斯克曾在5月3日一季報財報電話會上的表態。
彼時馬斯克表示,今年四季度前將公布第二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的事宜,也計劃宣布在中國興建超級工廠的地點。他還透露,未來的超級工廠也會兼顧汽車制造。
事實上,去年11月,馬斯克也曾粗略描繪過將在中國建設工廠的設想,并計劃于2020年投產,每年產量為數十萬輛汽車。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特斯拉來說,設立超級電池工廠的意義就是能夠提高鋰電池的產量,并且降低生產成本。預計特斯拉在華建廠后或將降低20%的成本,從而直接降低產品的終端售價,對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將有較大刺激作用。
工商信息顯示,新成立的特斯拉上海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并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
5月14日傍晚,記者就馬斯克提及的“中國興建工廠”與特斯拉上海之間存在何種關系,向特斯拉中國相關負責人予以求證,截至記者發稿暫未獲得回復。
據記者了解,合資政策一直是特斯拉入華最大障礙。從1994年起,中國便執行外資車企與中國車企建立合資公司,而且外資車企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的政策。
今年4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份比例限制的時間表,其中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將于今年取消。受訪汽車業內人士認為,汽車合資股比的放開,意味著特斯拉在中國獨資建廠成為可能。而特斯拉的供應鏈體系相較于傳統的汽車廠商更加開放,目前國內已有較多企業進入特斯拉的供應鏈體系。如果特斯拉國內建廠事項落地,將進一步推動特斯拉供應鏈的國產轉移。
多家公司入選產業鏈
不過,對于仍陷于虧損并且拒絕融資的特斯拉而言,要在中國再興建一個新的超級工廠,資金上亦面臨挑戰。據了解,首座特斯拉超級工廠設在美國內華達州,特斯拉已累計投資50億美元用于建設費用,除特斯拉外,全球鋰電池主要供應商松下也是該工廠的主要投資方。
5月3日特斯拉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一季度營收為34.09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6.96億美元;凈虧損為7.85億美元,是去年同期凈虧損3.72億美元的兩倍,創下了歷史虧損的最高紀錄。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當被問及特斯拉是否需要融資時,馬斯克回應稱“不,我特別不想。”他認為特斯拉Model3已經度過了生產瓶頸,在第三、四季度會實現高度盈利,特斯拉的經濟危機就會得到解決。
對特斯拉未來在中國建廠的前景,不少國內外機構持樂觀態度。華爾街某機構分析師亞歷山大·波特表示,預計未來中國將成為特斯拉的最大市場。數據顯示,2017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共售出14883輛電動車,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占據了3%的份額,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占到特斯拉總營收的大約17%。
華創證券近期在研報中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特斯拉需要中國,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需要特斯拉。除產品更易被國內消費者所接受以外,特斯拉龐大的供應鏈采購或將因生產工廠設立在中國而越來越多向中國遷移,如蘋果產業鏈越來越高比例中國化一般。當前國內除傳統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非常健全以外,已構建了在全球市場都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的產業集群。國內動力電池和電池材料環節多個公司,已經在市場化競爭中證明其所具有的世界級競爭力。
從目前情況看,特斯拉的車身裝配件供應商來源以北美、日本以及中國臺灣相關企業為主。在電池系統、零部件系統、鋰電設備等方面,A股上市公司旭升股份、鴻特精密、天汽模、海達股份、威唐工業等國產零部件供應商也進入了特斯拉產業鏈。
本文摘自: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