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40次 | 2019年11月21日
有哪些辦法可以解決電池能量密度的瓶頸?增大體積還是化學改進?
▌究竟是什么限制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電池背后的化學體系是主要原因難逃其咎。
一般而言,鋰電池的四個部分非常關鍵:正極,負極,電解質,膈膜。正負極是發生化學反應的地方,相當于任督二脈,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我們都知道以三元鋰為正極的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要高于以磷酸鐵鋰為正極的電池包系統。這是為什么呢?
現有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多以石墨為主,石墨的理論克容量372mAh/g。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理論克容量只有160mAh/g,而三元材料鎳鈷錳(NCM)約為200mAh/g。
根據木桶理論,水位的高低決定于木桶最短處,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下限取決于正極材料。
磷酸鐵鋰的電壓平臺是3.2V,三元的這一指標則是3.7V,兩相比較,能量密度高下立分:16%的差額。
當然,除了化學體系,生產工藝水平如壓實密度、箔材厚度等,也會影響能量密度。一般來說,壓實密度越大,在有限空間內,電池的容量就越高,所以主材的壓實密度也被看做電池能量密度的參考指標之一。
在《大國重器II》第四集中,寧德時代采用了6微米銅箔,利用先進的工藝水平,提升了能量密度。
如果你能堅持每行讀下來一直讀到這里。恭喜,你對電池的理解已經上了一個層次。
▌如何提高能量密度呢?
新材料體系的采用、鋰電池結構的精調、制造能力的提升是研發工程師長袖善舞的三塊舞臺。下面,我們會從單體和系統兩個維度進行講解。
——單體能量密度,主要依靠化學體系的突破
01增大電池尺寸
電池廠家可以通過增大原來電池尺寸來達到電量擴容的效果。我們最熟悉的例子莫過于:率先使用松下18650電池的知名電動車企特斯拉將換裝新款21700電池。
但是電芯變胖或者長個只是治標,并不治本。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從構成電池單元的正負極材料以及電解液成分中,找到提高能量密度的關鍵技術。
02化學體系變革
前面提到,電池的能量密度受制于由電池的正負極。由于目前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遠大于正極,所以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斷升級正極材料。
高鎳正極
三元材料通指鎳鈷錳酸鋰氧化物大家族,我們可以通過改變鎳、鈷、錳這三種元素的比例來改變電池的性能。
在圖5中幾種典型三元材料中可以看出,鎳的占比越來越高,鈷的占比越來越低。鎳的含量越高,意味著電芯的比容量就越高。另外,由于鈷資源稀缺,提高鎳的比例,將降低的降低鈷的使用量。
硅碳負極
硅基負極材料的比容量可以達到4200mAh/g,遠高于石墨負極理論比容量的372mAh/g,因此成為石墨負極的有力替代者。
目前,用硅碳復合材料來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方式,已是業界公認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發展方向之一。特斯拉發布的Model3就采用了硅碳負極。
在未來,如果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突破單體電芯350Wh/kg的關口,業內同行們可能需要著眼于鋰金屬負極型的電池體系,不過這也意味著整個電池制作工藝的更迭與精進。
03系統能量密度:提升電池包的成組效率
電池包的成組考驗的是電池攻城獅們對單體電芯和模組排兵布陣的能力,需要以安全性為前提,最大程度地利用每一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