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6次 | 2018年06月05日
今年第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款審核退坡
5月25日,工信部對外公示了《關于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的報告》,隨報告下發了2016年及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車輛信息表。119家嗷嗷待哺的車企得到共計189.72億元補貼款,其中涉及2016年的補貼款123.3億元,2017年的補貼款66.41億元。
這是2018年工信部的第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款的審核公示。2017年的補貼大潮中,總共核定了3批,有21.38萬輛汽車獲批,共得到257.67億元補貼款。和往年跨年派送顯示出不一樣的信息是,雖然大贏家客車行業仍占據高額補貼之列,但補貼退坡勢頭已經越發明顯,各車企資金流動壓力日益加大,而且補貼資金流向早已開始從客車轉向乘用車。
監管大數據整合任重道遠
公告顯示:2016年,有86家企業的512種車型申報,共計51016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1246311.3538萬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數50208輛,應補貼金額1233058.2724萬元。2017年,有87家企業的432種車型申報,共計230616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960114.6837萬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數161667輛,應補貼金額664099.1825萬元。
一年中,補貼整整退坡568979萬元,申請企業數相當,申請車型種類也僅是略有下浮,但獲批具備補貼資格的車型卻明顯下降,去年實際具備補貼資格的為50208輛,今年有161667輛獲批。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2017年的申補車型中,有超過40%被“打了回來”,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還沒有接入國家監管平臺,1000輛以上規模“被拒”的企業包括江淮、北汽、廣汽、長城、御捷、海馬、江鈴、吉利等。
2017年11月16日,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發布《關于落實企業監測平臺與國家新能源汽車監管平臺平穩對接的通知》,要求2017年之后注冊登記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需要上傳運行數據(整車車輛狀態、充電狀態、運行模式發生變化時的相關數據,不包括定位數據),接受國家監督。截至目前,大部分申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企業尚未按照要求完成數據的對接,由此導致了補貼初審通過率大幅降低。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孫逢春認為,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平臺還存在體系架構不完善、數據傳輸范圍不明確、相關標準體系需要完善和協調、自主品牌與中外合資以及進口等車輛管理不統一、國家數據安全和測繪法等風險規避的諸多問題,這都限制了當下企業的申報。
說白了,以當下車聯網技術應用水平論,數據上傳完全沒有障礙,但汽車制造業長期各自為政的現實阻礙了國家監管平臺的真正落地。
退坡后資金流向乘用車企
針對今年第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款審核退坡的現象,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認為,原計劃為2020年退坡,目前政策相當于提前2年執行,意味著政府插手管理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暗示了該市場目前發育不健全。
補貼的作用,是幫助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效率和公平兩個層面上得到平衡。效率過高,但是公平太低,那么補貼就應該偏向后者,反之偏向前者。所以,提早退坡并不意味著放棄,而是尋求平衡,以達到最高的社會福利狀態。
以這一輪補貼中的最大贏家宇通汽車為例,今年其斬獲33.3114億元的補貼款,占到本次補貼總金額的17.56%。而去年工信部11月28日發布的《關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第二批)清算審核初審報告》顯示,宇通客車獲得58.5億元的補貼,遙遙領先其他車企,占據了當時總補貼金額的35%。而其2016年全年利潤為40.4億元。
補貼數字的明顯變化,首先證明了進入到2017年之后,客車企業的補貼已開始直線下降,補貼資金流開始面向新能源乘用車企,而另一方面,數字的變化顯示市場的公平效應也正在顯現,補貼金額高于或占車企全年利潤多頭的局面正在實際運行中被打破。
2016年—2017年累計獲補金額前十的名單中,宇通、金龍、中通等客車制造商在2017年度的獲補金額均大幅下調,而北汽、江鈴、吉利、江淮、上汽等乘用車企的獲補金額都獲得了相當程度的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在這一波操作中只收獲了2016年的新能源補貼,2017年金額尚未呈現出來,故沒有殺入補貼排行榜。
扔補貼拐棍的節點將近
漂亮的銷售數字,是可以用補貼支撐起來的,只是這個持久的效果沒有我們想象的杠桿效應。
日產—雷諾聯席總裁卡洛斯·戈恩針對中國的補貼市,對外界的表述就很直白:“我們無法在中國出售日產聆風,我認為它的價格比較昂貴,并不適合中國消費者。我們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中國市場中需求量最大的就是低成本電動汽車。”
戈恩口中,中國的低成本電動汽車一方面是指國內的電動車技術水平普遍較低,而另一個指向則是在政府補貼市的影響下,各大車企借助補貼大打新能源價格戰。
面對當下新能源補貼愈加收緊的現狀,電動汽車行業專家朱玉龍大膽預測:2018年發生的純電動汽車價格踩踏,還有2018年各個新造車企業上市對于市場的攪動,已經超過一定的范疇。對整個電動汽車而言,處于相對危險的地步。按照實際的預期,2019年可能會有新的一輪退坡,各個汽車企業不能對2019年的補貼心存幻想。
其實,今年年中各大車企發布的年報已經足夠說明問題,如宇通般幸運者畢竟是少數,多數車企都在這輪退坡中栽了跟頭,這不僅是工信部在給企業敲警鐘,同時也是市場在給車企敲警鐘,拐棍必須盡快甩掉,退坡后的沙灘上,真正慘烈的大戰時刻將在我們眼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