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025次 | 2019年12月12日
全球最大功率鐵鉻液流電池電堆“容和一號”成功下線
11月5日,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首個31.25kW鐵-鉻液流電池電堆“容和一號”,成功下線并通過了檢漏測試。該電堆是目前全球最大功率的鐵-鉻液流電池電堆。
(來源:微信公眾號“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 ID:SPICRI)
鐵-鉻液流電池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大規模儲能技術,具有效率高、循環壽命長、使用溫度范圍大、功率模塊化、容量可定制化、安全性高、環境友好、成本低等優點,能夠廣泛應用在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從提供短時間的調頻、提高電能質量到長時間的削峰填谷、緩解輸電線路阻塞,能夠提供能量的時空轉移,是解決大規模新能源發電并網所帶來的問題和提升電網對其接納能力的重要措施。
目前,中央研究院正聯合上海成套院開展國內首個百千瓦級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的建設工作,將于今年年底建成。該示范項目功率250kW,容量1.5MWh,將采用八個“容和一號”。本次首個“容和一號”的成功下線為示范項目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標志著國家電投在儲能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研發的鐵-鉻液流電池電堆正式步入產業化階段。
拓展閱讀:
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戰略重要論述,并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目標。隨著我國清潔能源利用比例的不斷提高,風電、光伏固有的間歇性和波動性特點在規模并網時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提出了嚴峻考驗。儲能不僅能夠解決新能源的間歇性和波動性問題,還能夠提高電網穩定性和供電質量,提供各種能源的時空轉移。
結合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趨勢,我國自2014年起連續出臺包括《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儲能指導意見’)在內的多項文件,積極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力爭在十年內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規模化發展的轉變。
2019年8月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提到“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大規模儲能等領域創新層出不窮”,“加快推進能源技術裝備自主化進程,力爭在大規模儲能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搶占能源轉型變革先機。”
2019年9月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會議上明確表態,“儲能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體系,沒有儲能,未來能源的解決方案將無解”;“政府正在研究政策,計劃大力發展電源側、電網側和大用戶側的儲能”。
2019年10月
李克強總理在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加快能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攻關,探索先進儲能、氫能等商業化路徑,依托互聯網發展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用電峰谷差值為3-4億千瓦,這為儲能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儲能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爆發式的需求增長。而目前成熟的抽水蓄能技術,全國預計全部可用的抽水蓄能廠址只有1.3億千瓦,難以填補調峰缺口,必須尋找其他大規模儲能技術。
鐵-鉻液流電池具有效率高,循環壽命長,使用溫度范圍大,功率模塊化,容量可定制化,安全性高,環境友好,成本低等優點,是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大規模儲能技術。
原標題:全球最大功率鐵-鉻液流電池電堆“容和一號”成功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