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971次 | 2019年12月20日
動力電池產業面臨著哪些問題?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動力瓶頸?
產業發展面臨三大問題
(一)動力電池企業利潤大幅減少,行業洗牌不斷加劇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營業收入增幅為13.2%,較去年下滑約4.6%;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7.9%,增速較去年下滑約20%;毛利率為31.4%,同比下滑1.4%。從動力電池行業龍頭企業看,2017年,比亞迪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66億元,同比下降約19.51%。
(二)跨國公司對我國動力電池產業技術形成專利控制
據國際專利分類表(IPC)檢索,目前,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專利數量排名前10的企業被日、美、韓、德等國壟斷,這些企業專利數總計為3278件。其中,日本企業5家,占總數的50%,專利數占比達66.36%,豐田1家企業專利數占比高達38.71%;美、韓企業數量均為2家,各占總數的20%,專利數占比分別為16.44%和9.23%;德國僅博世1家企業入圍前10名,占總數的10%,專利數占比為7.97%。
(三)動力電池產業面臨產能過剩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銷量的快速增長拉動了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2014-2016年,國內動力電池產業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68%、324%和78.6%。據統計,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產量44.5GWh,高出同年總裝機量8.1GWh,整體庫存量約占總產量的18.2%,全國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僅為40%。另據測算,2016年,國內已有產能若全部釋放,將形成170Gwh/年的巨大產能,大約是當年市場實際需求量的7倍多,可以滿足年產500萬輛電動乘用車和50萬輛電動大客車的總需求;按照相關規劃,我國到2025年都達不到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量
剖析三大短板
(一)產業鏈上下游的雙向夾擊,導致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利潤驟減
從上游看,近期受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的帶動,上游原材料價格水漲船高。2017年,全年碳酸鋰價格由13萬元/噸漲至17萬元/噸,漲幅高達35%。電解鈷價格也由2017年初30萬元/噸漲至年末44萬元/噸,接近七年來的歷史新高。從下游看,自2017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逐步啟動補貼退坡機制,整體補貼預計將降低40%。受補貼驟減影響,許多整車制造企業面臨資金壓力,在大幅壓低動力電池價格的同時,還不斷拉長賬期和拖欠回款,將成本壓力直接轉嫁至上游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總體上,受到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量動力電池企業利潤驟減,許多中小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宣告破產,行業洗牌不斷加劇。
(二)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擴增過快,導致動力電池產業累積過剩產能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具有市場潛力大、政府補貼高、利潤豐厚等特點,近年來吸引了大量資本投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短期內呈現出驚人的發展速度。根據2012年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制定的目標,到2020年,實現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汽車產能達200萬輛,而據現有車企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已超過2000萬輛,是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能過剩已現端倪,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擴增過快,在帶動了動力電池等相關配套產品需求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直接導致了動力電池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