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33次 | 2019年12月31日
新能源汽車產業:短期內技術突破是實現目標的重要因素
過去的幾天里,許多目光紛紛投注在新近頒發的《2012-2020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上,從四月份的批準通過到至今的正式發布,該《規劃》牽動著我國在最近的將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神經。為了多了解業界人士對于《規劃》不同方面的解讀,本網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汽車系教授裴普成,他認為《規劃》的發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發展,引領方向的產業引導作用。
《規劃》提出了到2015年以及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目標。其中,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規劃》中目標的提出對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至關重要,裴普成表示,在產業的發展里有目標總比沒有目標好。要完成這個目標,離不開政府、市場、技術多方面的協同配合。如果短期內技術有突破,結果會遠遠超過這些指標,如果技術進步緩慢,完成這些指標會有一定的難度。裴普成如是說。看來技術是制約著新能源汽車飛躍的硬性指標,只有技術上過了關才是硬道理。
關注《規劃》發現,除了非常具體的產銷目標以外,《規劃》里還列出了其他種種目標數據,其中一組涉及到了電池問題。《規劃》中提到,到2015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15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元/瓦時以下,循環使用壽命穩定達到2000次或10年以上;電驅動系統功率密度達到2.5千瓦/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00元/千瓦以下。到2020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至1.5元/瓦時以下。
對于此具體目標,裴普成認為這些指標的達標是動力電池產業化的前提,但是在未來發展中我們要預見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電池安全問題的技術瓶頸,另一個是如何避免為外國公司培育市場的局面。前者需要從基礎研究開始,慢慢攻克難關直到取得工程技術的突破而后者則需要中國人多多自主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這又一次凸顯了技術的重要性,在電池上面的關鍵技術對于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產業化發展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電池問題是電動車發展至關重要的剛性技術指標。
指標的制定清晰地描繪出未來電池的耐用程度將增強,使用成本將降低,不過依然不能規避電池安全問題,特別是今年來電動汽車發生的幾起電池起火、電池爆炸的事故將電動車安全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就此,裴普成認為,現在的研發工作將首要放在電池的安全問題上,接下來才是循環壽命、能量密度和成本問題的綜合考慮。除此之外,他還表示,并不排除在不久的而將來出現電池體系的顛覆性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