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3次 | 2020年03月10日
外資動力鋰電池解禁將重塑產業格局
搭載外資動力鋰電池的新能源汽車也能獲得補貼了!這一政策的變化,近日被“刷屏”。十二月六日,在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11批)》(以下簡稱《目錄》)中,配裝松下、LG電池的國產特斯拉Model3榜上有名。據悉,《目錄》上北京奔馳和廣汽豐田的兩款新能源汽車配裝的也并非國產電池。這些上《目錄》的車型,即將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這標志著我國動力鋰電池市場正式向外資公司開放。
《目錄》體現了我國對內外資公司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的思路。未來,本土動力鋰電池公司將直面外資競爭,我國動力鋰電池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速滑坡、外資動力鋰電池搶攤我國市場的情況下,也有業內人士擔憂本土動力鋰電池公司能否應對。筆者認為這種擔心沒有必要。
首先,近年來的行業洗牌讓國內公司加速成長。雖然前些年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風口期,我國涌現出了數百家動力鋰電池公司,造成產量過剩,但隨著市場的發展、補貼等政策的調整,尤其是在車市下降的大環境下,很多實力不濟的動力鋰電池公司已經被淘汰出局,能夠勝出的佼佼者已經具備了與外資公司抗衡的實力,如寧德時代已成為極具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鋰電池公司。
其次,外資公司的全面進入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過去,在政策的庇護下,部分動力鋰電池公司囿于現有小格局,不思進取,只想著如何獲取訂單,卻在技術研發方面缺少動力。外資公司的進入,將倒逼本土公司提高危機意識、激發活力,進行技術升級,真正走向市場。隨著有競爭力公司數量的新增,整個市場才會迸發出活力,從而加快動力鋰電池產品降低成本、提升性能,進而促進新能源汽車性能升級。
再則,充分競爭才能提升公司實力。渾水摸魚者早該成為淘汰落后產量的對象,未來市場的充分競爭將加速這一進程,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有實力的公司自然會脫穎而出,也能在市場的風浪中練就真本事。一味地保護不能真正做大做強產業,與外資公司同臺競爭雖有挑戰,但關于我國動力鋰電池行業發展更為有利。
回顧動力鋰電池領域近年來的政策調整,不難發現開放是“進行時”。2015年三月,工信部公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將配裝獲批公司生產的電池作為拿到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基礎性條件;此后,工信部先后公布四批動力鋰電池生產公司目錄(即“白名單”),其間入選的57家電池廠家均為本土公司,為我國動力鋰電池公司的快速崛起供應了“窗口期”,也使寧德時代這樣的公司異軍突起。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對高性能動力鋰電池的需求與日俱增,再加上汽車行業是對外放開的排頭兵,動力鋰電池領域全面放開勢在必行。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也是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去年開始,政策已有所松動,外資動力鋰電池公司開始在我國加大布局。今年六月下旬,動力鋰電池“白名單”正式廢止。此次《目錄》的出臺,正是動力鋰電池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之舉。
無疑,外資動力鋰電池的解禁將重塑產業格局,加劇市場競爭。對此,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不可掉以輕心,要深刻思考如何更好地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應對新的環境。
第一,技術創新始終是市場競爭力的根基。不斷創新才是提升競爭力的最佳捷徑,在這方面,不少公司一直在行動,如國內動力鋰電池的頭部公司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都在研發CTP(無模組動力鋰電池包)技術,以不斷提升電池性能。
第二,加強管理是不二法門。公司管理涉及從人、財、物到產、供、銷,動力鋰電池公司全流程、全環節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實力。如近年來億緯鋰能等公司正在提升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以達到節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
第三,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隨著市場的成熟,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假如公司還是像過去那樣只重數量不顧質量,遲早會被淘汰出局。在技術創新基礎上抓好產品質量,才能讓銷量節節攀升。市場對動力鋰電池公司的檢驗,重心就是技術和質量。當前,動力鋰電池市場資源逐步向頭部公司集中,也正體現了這一趨勢。
上一篇:漿料分散越好倍率性能反降,為何?
下一篇:探索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