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84次 | 2020年04月21日
武漢大學閔杰課題組發(fā)現(xiàn)有機太陽能電池新技術
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EnergyampEnvironmentalScience《能源環(huán)境科學》(IF=30.067)在線刊發(fā)了高等研究院閔杰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提出了新的逐層刮涂技術(Layer-by-Layer,LbL),不僅使薄膜性能更高,且可應用于有機光伏器件的大面積制備。
論文題目為AUniversalLayer-by-LayerSolution-ProcessingApproachforEfficientNon-fullerenceOrganicSolarCells(《一種普適的逐層溶液法制備高效的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2019,DOI:10.1039/C8EE02560F》)。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為第一署名單位/通訊單位,高等研究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孫瑞和郭靖為共同第一作者,合作導師閔杰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具有成本低、重量輕、可制成半透明和柔性器件等獨特優(yōu)勢,而受到了人們廣泛關注。在先前的研究中,閔杰課題組詳細分析了有機太陽電池在武漢地區(qū)工業(yè)化應用的成本(Adv.EnergyMater.2018,1802521),并對比了有機太陽能電池與其他新型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價格。結果顯示出有機太陽能電池在成本方面具有巨大優(yōu)勢。
有機太陽能電池商業(yè)化應用遠景及各類光伏電池的效率和成本對比
目前基于體相異質結結構(BHJ,bulkheterojunction)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經(jīng)超過14%。然而體相異質結納米尺度下的形貌難以調控,而且其對加工環(huán)境及材料性質特別敏感。為克服異質結活性層加工的缺點,閔杰課題組利用旋涂及刮涂兩種不同工藝通過逐層溶液法(LbL,圖二所示)成功地制備出了垂直相分離好、電荷傳輸及收集效率高的活性層結構。相比于BHJ活性層結構,LbL活性層結構不僅展現(xiàn)出可比甚至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而且顯示出更加良好的器件熱穩(wěn)定性。進一步,利用開發(fā)的逐層刮涂技術,成功地制備出了效率超過10%、有效面積為1.0cm-2的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該項工作為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大面積制備提供了一種新的涂膜技術,該工藝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
逐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制備工藝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武漢大學人才引進和自主科研項目的資助。該研究所涉及的光伏材料由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武漢大學楊楚羅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學唐衛(wèi)華教授提供,掠入射寬角X射線散射形貌數(shù)據(jù)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焦學琛博士表征。(通訊員謝章斌)
下一篇:光伏逆變器的原理和選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