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93次 | 2021年04月28日
鋰聚合物鋰電池的太陽能路燈控制器設計
1功能及性能
(1)全自動智能化控制及保護,并帶自恢復的保護功能;全電子開關保護,不要外接保險管等保護器件。
(2)針對工程安裝時的人為誤操作,具有如下防止誤操作的功能:對安裝接線順序不做要求,支持太陽能反接保護操作,支持太陽能端短路保護及負載保護等。
(3)充足的設計余量,保證控制器可以在15A充電及放電條件下長期工作。
(4)直觀的數碼顯示,方便的按鍵設置,不需做任何的跳線或者撥碼設置。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5)充電回路及負載回路壓降小,充電效率高。
(6)具有豐富的路燈控制功能,先進的智能延時模式,夜長時間智能識別。
(7)軟件采用抗干擾算法,防止瞬間突變的信號對控制器狀態的誤判,防止誤動作的發生。
(8)靜態功耗小。
(9)多種保護功能:太陽能電池板極性反接保護、太陽能端短路保護、充電回路反向電流保護、蓄電池過充保護、蓄電池過放保護、負載短路保護、負載過流保護、感性負載續流保護、過溫保護。
2電氣規格參數
系統
參數
電壓規格
3節串聯的鋰聚合物電池(三元材料)
允許光伏電壓范圍
0-25V
最大光伏持續充電電流
15A
最大持續輸出電流
15A
負載通道
1路
鋰離子電池狀態參數
標稱電壓
3.7V3=11.1V
充電截止電壓
4.20V3=12.6V
充飽電壓
4.05V3=12.15V
欠壓保護點
3.0V3=9.0V
欠壓恢復點
3.3V3=9.9V
負載管理
8種管理模式,光控開關+延時
保護功能
(1)太陽能電池板極性反接保護
(2)太陽能端短路保護
(3)充電回路反向電流保護
(4)鋰離子電池過充、過放保護
(5)負載短路保護
(6)負載過流保護
(7)感性負載續流保護
(8)過溫保護
靜態功耗
數碼管關閉
5mA
數碼管打開
9mA
溫度特性
正常工作溫度范圍
-35℃-55℃
過溫保護點
75℃
過溫保護恢復點
65℃
阻抗特性
充電壓降
140mV@8A,11V
180mV@10A,11V
300mV@15A,11V
負載壓降
140mV@8A,11V
180mV@10A,11V
300mV@15A,11V
備注:
[1]本控制器只支持三元材料的鋰聚合物電池,假如要其他類型的電池,請選擇其他的型號;
[2]本參數與三元材料的鋰聚合物電池保護板相對應但不相同,目的是供應二級保護及充放電管理,提高電池的壽命;
[3]具體模式請參考路燈模式部分的說明;
[4]關于負載的短路保護,請保證負載的接線在2米以上;
[5]在不同的測試條件下靜態功耗表現不同,此參數僅供參考,其測試條件:蓄電池電壓11V,太陽能端和負載端懸空;
[6]控制器在超過55℃環境下工作,不保證其特性符合上述參數要求;
[7]在不同的測試條件下阻抗特性表現不同,此參數僅供參考,其測試條件:蓄電池電壓11V,環境溫度:20℃。
3路燈管理模式
溫馨提示:在安裝過程中,請將開燈模式設置成L8模式,以免安裝過程中的誤操作損壞控制器或者負載。
4顯示及設置部分
(1)數碼管顯示的內容
控制器的狀態由數碼管循環串行的顯示如下內容,并接受按鍵對當前模式的操作:
①電量顯示(p模式):
p0:蓄電池欠壓,欠壓保護打開;
p1:蓄電池電量弱,系統正常工作;
p2:蓄電池電量充足,系統正常工作;
p3:蓄電池充電截止,過充保護打開。
該模式下不接受按鍵的設置。
②路燈功能模式(L模式):一共有9種功能模式,從L0到L8,具體含義請參考第二部分的詳細介紹。可以通過按鍵來設定該模式的值。
③傍晚時刻和黎明時刻的光照度等級(U模式):控制器用來識別傍晚和黎明時刻的光照度,用來決定開燈及關燈時刻的,其分為10個等級,U0到U9。可以通過按鍵來設定該模式的值。
④錯誤代碼(E模式):
E1:太陽能電池板端發生故障;
E3:負載回路出現短路
E4:過載
E5:過溫保護
該模式下不接受按鍵的設置。
⑤充電狀態:用數碼管的小數點來表示
小數點常滅:無充電
小數點常亮:正在充電
(2)按鍵功能
當數碼管處于關閉狀態時,按一下按鍵,數碼管會點亮;
當數碼管正在顯示L模式或者U模式時,按下按鍵,可以設置其數值;正在進行按鍵設置時,數字會持續顯示,而對應的字母(L或者U)則隱藏;設置完成后,按鍵持續3秒沒有動作,系統會確認新的設置值,并保存起來。設定后的參數掉電不丟失,不要重新設定。
持續60秒沒有按鍵動作,并且不發生系統錯誤,則數碼管顯示被關閉。
5接線及安裝說明
控制器的接線順序如下圖所示,要注意的是,所使用的能通過10A-15A電流的電纜線。
推薦的安裝順序如下:
(1)接上蓄電池,注意正負極不要接反;
(2)將路燈模式設置成L8(負載關閉);
下一篇:數碼相機鋰電池重組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