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71次 | 2021年09月14日
“肅鉛”風暴兩月后鉛酸電池產量不降反增
環保部辦公廳日前下發了《有關開展蓄電池和再生鉛公司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有關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未通過環保核查或弄虛作假的公司,各級環保部門不予審批其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不予受理其上市環保核查申請,不得為其出具任何方面的環保合格、達標或守法證明文件。新一輪的治理工作即將展開,但從去年治理的情況來看,今年的治理行動要想取得預期效果,存在諸多困難。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治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公司的污染問題,但卻并未清除清理蓄電池污染的根源。在蓄電池行業混亂的局面下,環保部門單方面的治理行動,難以觸及污染出現的根源。
目前蓄電池污染源,重要存在是在冊公司污染和非在冊公司污染兩種不同類型的污染問題。在冊蓄電池公司在環保部門監管下,通過環保設備投入運行,防護距離的有效控制,廠房的搬遷等,逐漸解決了生產環節的污染問題。但在回收環節上,仍不理想,大部分廢舊電池流入了非法回收作坊,回收環節的污染問題并未解決依然嚴重。而非在冊蓄電池公司類似于的蓄電池黑作坊,由于沒有環保投入,污染問題更為突出。
產量不降反增
在今年五月底舉辦的電池工業協會年會上,環保部污染防治司綜合處汪濤堅持向行業協會詢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何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蓄電池產量同比新增了7.2%?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環保部在去年整治蓄電池公司期間,關閉取締蓄電池生產公司348家,停產140家,停產整治160家。
按照常理,即使停產公司在整頓后逐漸恢復了產量,蓄電池產量也不會超過去年的整頓時期。更何況在上次的整肅行動中,大批不符合具備環保資質的公司被關閉,蓄電池產量應該有所減低才是。為何截至今年五月底,蓄電池產量同比卻不減反增呢?
根據我國電池工業協會的數據,整頓以前全國有兩千多家蓄電池公司,整頓之后全國正常生產的蓄電池廠為270家,現在大概新增到了315家。治理過程中的有一千多家蓄電池公司似乎憑空消失或者自然隱退,未能進入環保部門的監管的視線內,成為環保治理工作的盲區。
我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韓作梁告訴記者,雖然生產廠家的總數減少了,但總產量并未減少。在整頓期間,很多環保不達標的公司關停后,一些達到環保標準的公司乘機發展壯大,迅速擴大了產量,提高了銷售價格。并而且,在這些關停的這些蓄電池公司中,很大一部分轉移到地下生產,由合法不合規的蓄電池生產公司,變成了不合法又不合規地下廠。
因此,雖然蓄電池行業治理行動聲勢浩大,但實際上治理工作仍面對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一位熟知電池行業內幕的知情人人士也認為,去年的治理工作,導致了蓄電池價格飆升。在市場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這些非法公司的利潤空間更大,因此因而這部分產量反而是呈擴大的趨勢。
生產廠家的亂象紛呈叢生,導致也進一步使得了蓄電池終端市場的更加混亂無序,價格戰等在所難免。這種現象在電動自行車上行業的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我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秘書長徐紅對諸多非在冊公司留在或涌入蓄電池行業的原因解讀為暴利的存在。徐紅表示,目前在冊的蓄電池公司共有三百多家,而不在冊的公司將近一千多家。這些不在冊公司效益非常好,因為沒有環保投入,不用交稅,所以幾乎是暴利。
不過,根據徐紅供應的資料,雖然去年下半年,蓄電池有過短暫的漲價,但目前的價格比去年環保核查前還低了將近10%。大部分在冊公司的銷售毛利為4%左右,而非在冊公司毛利接近30%。正規公司環保投入很大,占公司投資的25%-30%。這樣在冊公司與不在冊公司根本無法競爭,。徐紅對此深感同時持這樣的憂慮。
針對蓄電池行業目前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在我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近期舉辦的一次鉛酸蓄電池協會研討會上為此專門討論過,但并未商討出好的解決辦法。徐紅無奈的地說:作為行業組織,我們不了解該怎么做,我們也很著急。
據了解,目前我國蓄電池的年銷售額已接近千億級規模,其中用在電動自行車上的蓄電池銷售額占到了37%。
目前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為1.5億輛。這些電動自行車平均一年就要更換一次電池。因此,電動自行車替換市場巨大,使得逐利而入的蓄電池公司數量驚人。而這些非在冊公司從生產到銷售到回收這三個環節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想要取締這些公司,需對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進行傷筋動骨的整治。
同時記者獲悉,在鉛酸電池中,由于鉛占據了70%的成本。記者獲悉,因為回收環節不規范,大部分舊鉛酸電池流到入了不合規的再生鉛廠家。他們經其冶煉加工后,再賣給電池廠,電池廠再賣給自行車廠,或者賣到替換市場。,不規范的蓄電池回收產業鏈由此而生。
回收難題
有關非在冊鉛蓄公司的治理工作,汪濤坦言,不能光靠僅憑環保部的一己之力。,我希望其他它有關職能部門、生產公司周邊的居民,以及媒體,各方面都來參與監督。環境保護和治理并非環保部一家之的事,有關那些污染排放公司,只有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面,這樣才能把產業轉移的,小作坊式的非法生產公司控制住。他同時表示:任何人發現了生產的公司,都可以向環保部門。接到后,查證屬實的話,我們肯定會依法處理。
韓作梁也認為,對非在冊蓄電池公司的整治工作,除了環保部門外,假如工商及質監部門沒有太大動作的話,整治工作仍將非常棘手。事實情況是,地方環保部門和工商、質監部門的配合情況并不理想。因此韓作梁強調:協調、認識要統一到同樣的高度。
從目前情況看來,在冊公司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有的其實是可以控制的。韓作梁告訴記者,很多蓄電池公司邀請我們去參觀生產車間,很多車間都是負壓車間,能夠有效地防止鉛塵。,氣壓低于外界氣壓,跑不出去。
在污水處理方面,在冊公司要求兩道排放都要達標。現在基本都是可以達標的。因為只要造成大型污染事件,不光是廠要關停,老板還要承擔法律責任,韓作梁還介紹說。
但即使解決了生產環節的污染問題,假如沒有做好回收環節的污染防治工作,蓄電池污染問題,仍無法消除。作為蓄電池的支持者,我國工程院院士楊欲生對記者表示,蓄電池目前的污染重要是回收環節所出現的污染。
記者了解到,不但非在冊鉛蓄公司的回收過程無法監管,在冊公司的廢舊蓄電池回收也存在很大問題。
作為國內最大的蓄電池生產公司之一,超威電源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部長付升東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蓄電池自身有很多制約性,其中包括:物流成本非常高,客戶群非常散等。,我們目前采用的是由區域代理商負責回收處理。
付升東介紹,超威廢舊蓄電池的回收流程是先匯集到當地代理商,再統一給再生鉛公司。雖然他強調,超威在全國有上千家代理商,因此回收網絡渠道做得比較規范,但有關代理商如何處理回收到的蓄電池,他表示不是很清楚,也沒有這個精力一一去關注。
以北京為例,超威的北京代理商設在密云區,全北京超威蓄電池的總經銷和回收都由這個代理商負責。雖然密云代理商與再生鉛公司會簽訂長期的回收協議,通知其上門收取,但超威對代理商的回收過程無法深入監管。
付升東建議,面對蓄電池的回收問題,要國家采取相關措施,單靠公司行為難以解決。公司要以盈利為目的,而由公司做統一的蓄電池回收處理工作會新增很高的成本。
但他同時肯定地說,假如國家有關蓄電池回收出臺統一的規定,超威肯定會積極去做。別的公司能做到,我們也能。不過我們能做到,別人也許不一定能。,付升東說。由此可見,不對等的回收方式,會使正規公司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南都電源動力市場部電動汽車項目經理高凱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因為南都電源很多項目都是同通信行業合作。在前期簽訂協議時,有強制性的蓄電池回收條款,因此全部都能回收。
但在電動自行車用鉛酸電池上,南都同樣未能做好回收工作。高凱也承認坦言:有關通信電源,我們在界首市有正規的簽訂協議的再生鉛廠處理回收電池。但電動自行車用蓄電池,因為是新的項目,目前回收工作確實難以進行。
最新出臺的《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以下簡稱《條件》)將于七月一日起正式執行。汪濤雖然曾表示,即使所有相關公司達不到《條件》,但仍會堅決執行。但有關脫離環保部監管下的公司所出現的環境污染,并非環保部一家所能控制。因此,汪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希望多方配合。
除此以外,我國目前尚未出臺針對蓄電池回收的相關法規。因為蓄電池屬于危險廢物,執法過程中只是適用國家危險廢物相關法規。
我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國慶告訴記者,危險品儲存運轉要辦證件,經營也要辦證件,但蓄電池生產者目前無法辦理要蓄電池回收處,因此即使這些廠家想自行回收處理,也無法獲取相關的資質。
曹國慶表示,大的政策和操作性的政策不配套,蓄電池問題無法解決。因此,盡快出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蓄電池管理體系,是改變蓄電池行業混亂局面的當務之急。
此前,環保部網站上公布的蓄電池公司,在生產的公司有1930家。今年,三月二十日,公布的蓄電池生產公司只有315家。對進入環保部門監管的公司和已除名公司的監管,同樣重要。因此,這要各部委、各部門統一思想,高度配合。這也是治理工作能真正發揮用途的必要保證。
按照曹國慶的話說:環保無小事。在要求公司遵紀守法的同時,政府也需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并構建蓄電池環保治理工作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