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01次 | 2018年07月23日
鋰電產業鏈大分化:整車下滑 中游艱難 上游資源風景獨好!
在經歷了4個月的過渡期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于6月12日正式實施。受補貼政策收緊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下游整車企業的半年報成績并不理想。
從A股近日發布業績預告的整車企業來看,多家車企2018年中期經營業績下滑導致虧損,客車行業受補貼退坡新政的影響最為明顯。
而放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掌握鋰上游重要原材料鈷、鋰資源的企業議價能力相對較高,在鋰電體系中領跑;中游電池制造行業受到上游和下游的夾擊,企業盈利出現分化。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進入調整期。
整車行業下滑明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3萬輛和41.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94.9%和111.6%。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在補貼政策收緊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何還出現較快增長?全國乘用車信息聯系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之所以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幅超過了一倍,是因為2月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出臺后到6月新政實施前的過渡期,部分汽車企業采取了“提前清倉”的方式來應對補貼退坡。
值得注意的是,銷量與企業利潤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已公布業績預告的整車企業中,海馬汽車、長安汽車、一汽轎車、安凱客車、一汽夏利、中通客車、比亞迪業績均出現下滑。
根據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政策,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補貼上線由此前的4.5萬至15萬,直降至2.2萬至7.5萬。而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快充類純電動客車也有30%-40%左右的退坡幅度。
上述政策的影響在企業業績中有所體現,客車企業在整車企業中,利潤降幅更為明顯。
安凱客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36億元-1.5億元,降幅高達372%-421%。其在公告中解釋稱,本期預計業績虧損原因主要為受新能源政策影響,公司產品銷售規模下降、產品結構發生變化及聯營企業虧損所致。
中通客車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2700萬元-33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6.15%-46.4%。關于業績大幅下降的原因,中通客車解釋稱,2018年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持續退坡,國內客車行業持續下滑,同行業競爭加劇,公司產品價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造成公司2018年中期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比亞迪在4月份發布的業績預告: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億元至5億元,同比下降71%-83%。其在預測原因中同樣提及了新能源政策的影響:受補貼退坡影響,包括電動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整體盈利較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不過,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于近期陸續下發,能讓車企暫時松一口氣。宇通客車收到新能源汽車補貼第一批清算資金83685萬元;中通客車的第一批清算資金32862萬元已到賬;亞星客車收到第二批補貼款7207萬元。上述款項將直接沖減應收賬款,對公司現金流產生積極影響。
中游行業利潤分化
與整車企業相比,位于產業鏈中游的動力企業處境更為艱難。
“一方面,下游整車企業為了應對補貼退坡的影響,在價格談判上給電池企業施加壓力,壓低電池價格;另一方面,中游企業還要面臨過去兩年累積推高的部分關鍵原材料成本。此外,電池制造業自身也存在一定問題,產能擴張過快,產能利用率較低。”一位新能源汽車領域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電池企業的現身說法或許更加有力。在第四屆中國新能源汽車年會上,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副總裁鐘孟光這樣說道:“從動力電池的角度來說,國補退坡對核心零部件企業是壓力最大的。不光是上游的材料在漲,下游終端的回款,對我們壓力都是比較大的。我們會從電機到系統各方面采取措施降低電池的成本。”
鐘孟光的“苦水”剛吐完不久,6月底,這家曾經連續幾年躋身動力電池行業前三的企業陷入資金斷裂。為解決因訂單不足、資金困難問題,深圳沃特瑪決定全體職工放假6個月。
一邊是曾經電池企業龍頭的沃特瑪深圳公司陷入工廠歇業,一邊卻是行業新秀寧德時代成功上市,開啟了寶馬加持德國建廠之路。
寧德時代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盈利8.8億元–9.43億元,同比下48%-51%。不過,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告稱是上年同期轉讓了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取得的處置收益影響。若扣除上述因素及其他非經常性損益,公司盈利6.7億元-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40%。
兩邊形成鮮明的對比,折射出新能源電池行業的兩極分化。而在動力系統方面,這樣的分化同樣存在。
據公告,與國內的大部分整車廠均有合作的大洋電機上半年凈利潤約0.94億元-1.6億元,變動幅度為-35%至15%。大洋電機表示,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公司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的產銷規模,努力促使營業收入及利潤取得大幅增長。
上游資源風景獨好
追溯到產業鏈的最上游,目光聚集在鈷、鋰等資源行業,這些原材料真正解釋了什么叫“物以稀為貴”。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網的數據,6月底,金屬鈷價格在54萬元/噸,較2017年末下降4%左右;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達到12.3萬元/噸,較2017年末下降26%。
雖然價格下降,但有分析師認為,這樣的價格仍然較高。“不過,鈷、鋰資源價高與本輪補貼退坡政策并無直接關聯。它們的價格是這兩年被市場拉升的,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內火爆,導致需求旺盛。”
從中報業績預告來看,國內幾大相關資源企業因此賺得“盆滿缽盈”。天齊鋰業上半年凈利潤約13億元-14.5億元,增長41%-57%;贛鋒鋰業凈利潤約7億元-10億元,增長15%-65%;寒銳鈷業凈利潤約5.2億元-5.6億元,增長282%-312%;華友鈷業雖未公布具體數值,但稱利潤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鄭丹丹表示,雖然鈷價過去兩個月出現一定回調,但仍處于高位。而碳酸鋰價格在2018年上半年已出現松動,國內外市場聯動正逐漸加強。中國資本近年來積極介入國外優質鋰鈷資源與先進提煉加工技術,長遠來講,將為國內鋰電產業關鍵原料供應提供一定保障。“無論如何,近期出現的鋰鈷價格回落,對產業鏈中游企業來說,算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