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72次 | 2021年12月09日
動力鋰電池回收難題待解
“退役潮”即將來臨,但參與公司魚龍混雜、模式不清
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難題待解
動力鋰離子電池規模化退役時限漸行漸近。五月十七日,工信部公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旨在進一步規范動力鋰離子電池全過程信息采集,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提出監管要求。
估算顯示,動力鋰離子電池“退役潮”今年將開始爆發,如按70%執行梯次利用計算,2020年將有約6萬噸廢舊電池等待處理。一邊是蜂擁而至的批量報廢,一邊是尚處起步的新興領域,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將歷經怎么樣的考驗?
回收市場亂象叢生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我們按重量稱,8元一公斤,不議價。這已經算高價了。”
“有照片嗎?看看大小、型號后再給你報價,量大可上門收。”
“一口價每塊50元,這種電池收來只能拆掉,值不了多少錢。”
這是在北京南五環外的一處廢品收購集散地,記者走訪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時看到的情景。
再打開多個二手商品服務平臺,類似“現金收購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回收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信息,比比皆是。
“幾個人租個倉庫,網上發發信息,就能搞起回收。”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小勇告訴記者,在京津冀周邊及廣東深圳、河南新鄉一帶,回收“游擊隊”不在少數。“既無正規流程,也不遵守環保要求,更談不上任何技術含量。非正規回收甚至比正規公司還多,打幾槍換個地方,不僅擾亂市場,更留下污染隱患。”
而這種混亂的問題還發生在一些正規汽車報廢拆解公司中。“現有報廢拆解公司以油車為主,對新能源汽車并無太多相關相關經驗。比如,因交通事故報廢或未進入梯級利用直接淘汰的車輛,只能按傳統流程處理。”我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高延莉坦言,去年以來已接到京、冀、豫等多地公司的反饋,稱拆解后在動力鋰離子電池儲存、運輸方面存疑,希望協會供應幫助。
動力鋰離子電池退役后應去哪兒?業內實際早有關注。“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作為示范的那批電動汽車車,電池早已報廢。但其中只有部分被廠家及研究機構回收用于研發,其余電池都去向不明。”高延莉稱。
“無論從綠色環保、安全管理,還是上游保供角度,都應盡快加強對回收的監管。”趙小勇稱。
回收主體、技術、模式模糊不清
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緣何成難題?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問題的焦點在于誰來收、怎么收及采用何種模式回收均不確定。
首先,回收主體未就位。“按照規定,汽車公司應承擔回收主體責任,但車企也不是萬能的。”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一定程度上,車企更像是電動汽車的“組裝廠”,在質保期內負責電池使用正常,生產供應、二次利用及回收等環節,卻是電池公司專長。“我認為,誰銷售電池、誰負責電池,至少也應雙方合作。遺憾的是,電池公司往往被排除在回收體系之外,責任目前還不明確。”
“此外,車輛到用戶手中,產權便不再屬于車企。一旦過了質保期,車企一定能保證收回來嗎?”趙小勇稱。
其次,在技術方面,回收本身并不困難,難點在于后處理技術。據了解,退役電池的類型、規格、工藝等各不相同,且串并聯成組形式、應用車型、使用時間及工況都存在多樣性,造成拆解復雜。以國內現應用最多的濕法冶金技術為例,除整體回收率偏低外,回收中出現的強酸、強堿、氨水等極易造成污染。
“更多情況是,公司只得到廢舊電池本身,并未拿到相關數據。這給后期梯次利用、拆解、預判等環節帶來難度,新增處理成本。”山東知豆電池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吳輝稱。
最后,在回收模式上,因“退役潮”暫未大規模到來,不少公司面對盈利難題,短時間內仍難實現規模效應。
“從經濟效益上看,我們這些專做回收的公司甚至比不上那些非正規小廠家。”江西贛州市豪鵬科技公司總經理區漢成無奈坦言,“僅運輸、倉儲環節,我們嚴格遵循危險品相關要求,相比小廠走普通物流、隨意堆放,成本高出一大截。”
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對此同有感觸。“國內還未建立成熟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體系,一些公司雖有涉及,投入卻超出電池價值,缺乏盈利點,經濟性欠佳。”
各方摸索解決方法
起步艱難,前景卻被業內普遍看好。甚至有機構預測,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將形成百億元新“風口”。現階段如何破冰?建立成熟的閉環產業鏈,或可從根本上解決回收難題。
從回收主體開始。“我們應意識到,有關車企來說,只有責任、沒有利益是件讓人感覺很難受的事。怎么能激發責任主體的積極性?”崔東樹表示,首先,可建立地方性的綜合回收體系,將回收定點交由具備資質的公司來做,并通過嚴格監管杜絕違規回收。“同時,鼓勵車企與電池公司聯手,在對電池有效分類的基礎上執行處理,形成完整利益鏈條。加快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發展,讓回收成為有利可圖的買賣,自然激發各方積極性。”
對此趙小勇也稱,在動力鋰離子電池循環經濟模式研究方面,行業仍處起步階段。“但車企作為第一責任人,應主動建立回收服務網點并對外公布,通過售后服務機構、電池租賃公司等共同形成回收渠道,也可與相關公司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渠道,提高回收率。從公司、4S店到服務站等,采用逆向物流的方式完成回收,并形成溯源管理。”
“我們也對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做了許多嘗試。”上述北汽負責人舉例表示,如針對不同應用場景,以退役電池模塊為應用重點,建立從整包、模塊到電芯的應用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并依次開展梯次應用評估。當整車電池容量低于80%時,即可退役轉入梯次利用環節,通過篩選和重新成組應用于儲能系統。當電池容量小于40%時,則進入拆解回收流程,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閉環。
不過該負責人也指出,在充分開展商業模式試點、積累相關相關經驗后,應對其中真正具有推廣價值的循環經濟模式進行復制,防止一哄而上。
“截至目前,全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相關公司有400多家,大家都在尋找、建設自己的渠道。有關公司而言,這將有利于獲取電池回收效益,但從行業角度或社會整體效應來看,難免造成渠道重復構建,導致社會效率和利用率降低。換言之,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商業模式來講,我們都還處在摸索階段。”我國電池聯盟綜合部主任楊清雨提醒稱。
上一篇:日本發力固態電池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