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49次 | 2021年11月29日
原材料價格波動此起彼伏 加速動力鋰電池公司兩極分化
上游材料依然在上演漲價接力賽,但真正傳導至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價格壓力卻并未與日俱增。
截止至2017年七月底,由于原材料針狀焦漲幅超過450%,以及環保政策等影響,部分石墨化代廠關停,石墨化加工費漲至2萬多/噸,上漲了2000-4000/噸。
盡管一季度針狀焦漲價潮愈演愈烈以來,多番傳出人造石墨價格上漲消息,但2017年過半,高工鋰電了解到,鋰電負極材料公司重要以選擇自我消化原材料漲價壓力為主,漲價對象也多集中于中小型電池公司客戶。
目前,四大鋰電材料價格仍處于波動中,對電池公司影響最為關鍵的重要漲價材料是碳酸鋰。三元材料受鋰、鎳、鈷等影響,第三季度有望上漲;負極材料開始上漲;六氟磷酸鋰價格有望反彈,只有隔膜處于下降趨勢。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認為,面對一波波的鋰電原材料漲價潮,最終考驗的是電池公司實力。大型電池公司客戶依然是材料公司要深度結合綁定的對象,以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但材料公司為了抵御部分壓力,會對中小電池公司提價,甚至斷貨。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在2017年進入快速發展期,材料價格此起彼伏,最終分化出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梯隊。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四大鋰電材料價格走勢
首先關注一下,鋰離子電池四大材料及關鍵材料碳酸鋰、六氟磷酸鋰價格走勢:
碳酸鋰:自五月份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開工率提高,需求上升,碳酸鋰恢復漲價勢頭。目前,大的材料公司拿貨價格在15萬元/噸左右,甚至部分中小材料公司出現現金難提貨局面。
國內重要碳酸鋰廠家是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壟斷性強,加之資本炒作,GGII預計2017下半年碳酸鋰價格將持續上漲。
正極材料:總的來說,目前,正極材料產量充足,其價格與重要原材料碳酸鋰呈現正相關關系。其中,錳酸鋰材料受三元摻雜需求上漲,近期在漲價;高容量磷酸鐵鋰價格一直趨于平穩,低容量磷酸鐵鋰價格下降;鈷酸鋰價格一般比鈷價格高1-2萬;三元材料受鋰、鈷等礦產資源影響,價格波動較大。
人造石墨:受原材料和石墨化加工費價格上漲,部分主流負極材料公司開始在第二季度提價,但集中對象重要在中小電池公司,深度綁定并且簽署長單的戰略合作者,如星城石墨/翔豐華-比亞迪、斯諾—沃特瑪等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并不大。
電解液: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其價格一直處于下行通道,業內人士認為,電解液價格已經觸及底部,繼續下降空間并不大。但受碳酸鋰影響,GGII預計,下半年電解液可能會出現階段性上揚,但難改總體下降傾向。
六氟磷酸鋰:結構性產量過剩明顯,價格下跌明顯,價格戰激烈。同期比較而言,去年上半年六氟磷酸鋰最高位達40萬元/噸,今年已降至15萬元/噸。
隔膜:濕法隔膜產量在今年上半年新增釋放產量接近2萬噸,預計下半年投產產量更大,價格下降明顯。目前,濕法隔膜價格跌破4元/平方米,干法隔膜在3元/平方米。
對電池公司影響兩極分化
從鋰離子電池重要材料看來,盡管碳酸鋰、三元、錳酸鋰、人造石墨等多款材料價格上揚,電池公司面對上游材料漲價壓力卻因各自實力出現兩極分化,“強者恒強,弱者恒弱”趨勢愈發明顯:大型電池公司通過長期大體量訂單模式,鋰電材料價格及供應穩定;而部分中小電池公司因資金、規模等原因,背負上游傳導的價格壓力,甚至出現現金難提貨現象,生存堪憂。
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有:
一是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鏈降成本壓力增大,上下游深度合作成為趨勢。為達到“2020年動力鋰離子電池成本在1元/Wh”的目標,不能僅靠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努力,現有材料體系要進一步升級。這對材料公司來說,選擇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站隊”尤為關鍵。
加強與實力型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之間的深度合作,能夠幫助材料公司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這也是大多數材料公司寧愿自我消化原材料漲價而沒有向大客戶提價的重要原因。
二是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議價強勢。上游材料多屬于買方市場,電池公司長期處于強勢主導地位,并不樂見材料價格波動頻繁,尤其大型電池公司體量大,更容易占據議價優勢。
三是大部分鋰電材料毛利較高,公司能夠自我消化,隨著動力鋰離子電池需求提振,材料公司規模化效應顯現,凈利樂觀。根據公司公開信息整理發現,以隔膜和負極材料為例,前者毛利最低不低于34%,后者不超過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