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65次 | 2022年01月08日
CATL和比亞迪將聯手拉開動力鋰電池洗牌大幕
這起有望成為非國有公司中最大規模IpO的融資案例,將注定是一場產業的盛宴和資本的狂歡。然而,關于我國乃至全球上百家中小動力鋰電池公司,以及他們背后更多的資方來說,可以說是一場末日來臨的先兆和預演。
成立于2011年的CATL能夠只用6年不到的時間就完成從無名小卒到業界翹楚的逆襲,最重要得益于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突飛猛進。
今天,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整體估值、發行價格以及相關受益方的時候,卻很容易忽略了這里面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產量的進一步擴大,二是技術研發投入。
這筆上市募資的131.2億元將被用來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基地、動力和儲能電池研發兩個項目建設上來,其中98.6億元用于24條生產線、24GWh動力鋰電池年產量的擴建,42億元用于新技術方面的研發。
這不十分起眼的兩點,不僅預示著實力雄厚的巨頭將進一步通過擴大規模和技術優勢來增強競爭力,更是決定了未來我國乃至全球萬億產值的動力鋰電池市場強者愈強,贏者通吃,弱者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大格局。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產量過剩已成定勢
動力鋰電池在整個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中約占40%的比例,這就意味著在未來以數以萬億計的汽車產業內,動力鋰電池部分可以切到最大的一塊蛋糕。
在接下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都是一個保持持續高上升態勢的產業。這關于任何一家資本方來說,誘惑都是無法抵御的。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前三季度,涉及動力鋰電池的投資擴產項目的總資金規模就超過了720億元。一時間,動力鋰電池成為資本必爭之地。
2015年受產業政策的猛烈刺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迅速崛起,動力鋰電池一朝猛增的市場需求強烈地刺激了產量準備不足的電池公司。以此開始,在市場需求和資本方雙重推動下,我國的電池產量進入到急速擴張的時代。
2015年動力鋰電池出貨量攀升至15.7GWh,同比2014年上升近3倍。2016年動力鋰電池出貨總量28GWh,比2015年上升79%。2017年前三季度,動力鋰電池產量共計32.02GWh,同比上升42.1%。
而另一方面,根據國內重要動力鋰電池公司公布的產量規劃,CATL2020年擴能至50GWh,比亞迪2018年擴能至26GWh,國軒高科2020年擴能至60億AH,天津力神2020年擴能至20GWh,億緯鋰能2017年擴能至9GWh,遠東福斯特2018年擴能至22GWh,沃特瑪2017年擴能至20GWh,以上總共合計153GWh。假如按一輛新能源汽車配55kWh電池計算,相當于可以裝配278萬輛,假如按40kWh/輛計算,則可以裝配382萬輛。
以上,僅僅只是7家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產量規劃,而和之比較的是當前國內動力鋰電池生產公司的數量是將近140家。
根據相關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0萬輛的規模。可以預見,未來動力鋰電池產量過剩已成定局。
行業洗牌已成定局
在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中,幾乎每一個產業都逃脫不了市場興起→需求新增→產量新增→產量過剩→供大于求→競爭加劇→優勝劣汰的命運。今天,在市場和資本的雙重催化之下,動力鋰電池市場已經提前步入并正在加速這一整個進程。
在市場呼聲和資本追捧之下,隱藏在整個動力鋰電池產業一片繁華之下的危機早已開始顯現。
1、上游原材料上漲導致成本壓力倍增
2016年起,受碳酸鋰、銅箔等上游材料漲價的影響,生產動力鋰電池的六氟磷酸鋰、電解液、正極材料等核心原材料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波動,去年十一月,鈷價格開始瘋漲,暴漲幅度一度達76.35%。
鎳、鈷、錳和鋰的儲存量及消耗量都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導致電池公司始終處在極高的生產成本壓力之下,且這一狀況在短時間內看不到緩解的希望。
2、電池價格持續下降導致毛利潤不斷減小
受益于規模化效應顯現、產品合格率提升、生產自動化程度提高等因素,雖然在2016年動力鋰電池的整體出貨價格有所下降,但依舊保證了總體毛利率的平穩。但隨著2017年之后補貼退坡進程的加速,補貼減少比例超過了40%。
調查發現,今年部分電動乘用車整車廠關于電池廠商的價格要求是比2016年要降低35%-40%。可以預見,2017年新能源汽車廠商為了保證自身品牌的市場和利潤,將嚴格控制配套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將壓低動力鋰電池廠商的價格。
以CATL為例,其招股說明書顯示,CATL的動力鋰電池系統均價已經從去年的2.06元下降至2017年上半年的1.52元,下降幅度達到26.2%。
3、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加速中小公司淘汰
目前,CATL、比亞迪兩家所占的市場占比接近50%,加上沃特瑪、國軒和力神,五家動力鋰電池公司出貨量合計占據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的75%以上。這就意味著其余上百家中小型公司只能分食剩下25%的市場份額。
而隨著國家政策的深度調整,動力鋰電池行業的集中度將持續提升。動力鋰電池市場競爭激烈、淘汰進程加速的局面業已形成,在一線公司通過技術、規模和價格優勢不斷蠶食市場份額的大背景下,二三線公司面對被淘汰的命運似乎已是注定。
實際上,從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動力鋰電池的投資擴產項目來分析,加碼動力鋰電池投資的要么是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公司,要么是有大資本支持的新面孔,規模較小的電池公司擴產步伐明顯放慢。
可以預見的是,下一步比亞迪一定將加速分拆動力鋰電池業務的步伐,并加快在三元鋰離子電池領域的布局和轉型。未來一定是強者愈強的時代,CATL和比亞迪在這片烽煙四起的戰場上,拉開了行業洗牌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