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14次 | 2022年03月25日
動力鋰電池情歸何處?
翻閱相關鋰電上市企業2016年首季度的業績預告,多呈現出業績及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可喜局面。而這其中,數據最亮眼的莫過于上游原材料企業天齊鋰業,以接近900%的同比凈利潤增幅,有望超過2015年全年的凈利潤,從而領跑整個行業。
天齊鋰業在業績預告中提到,受益于下游鋰電池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帶動相關鋰化工產品需求快速增長。而這種市場需求的增長,也使得天齊鋰業電池級碳酸鋰產品的銷售價格和銷量均同比上漲,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了大幅增長,產品銷售毛利率大幅提高。
碳酸鋰漲價是大勢所趨?動力電池情歸何處
然而,對于上游原材料企業來說,這還未到最最“甜蜜”的時刻。由于產能跟不上市場需求,今年包括碳酸鋰及六氟磷酸鋰在內的原材料價格還會持續上漲,直至年底之前依然會維持高位。而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包括電解液、正極材料的漲價,電池企業成本壓力巨大。
筆者就電池材料的價格詢問了相關企業,今年以來電解液的價格相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漲了2-3倍,而正極材料的漲幅也在30%以上,直接導致電芯的總體成本上漲了20%。因此對于相關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旗下產品漲價似乎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漲價是大勢所趨?
筆者調研得知,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給電池企業的成本控制帶來了極大壓力。而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對于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大幅上漲,這也導致部分電池企業將材料成本不斷向下游市場傳導,從而選擇了漲價。
“當前,材料擴產的速度明顯滯后于電芯,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一方面導致了材料價格的暴漲,而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動力電池企業擴產的步伐。因此,規?;@種常規的降成本的方式,在動力電池領域暫時行不通,漲價是必然趨勢?!眹鴥饶畴娦酒髽I負責人這樣提到。
他同時表示,目前公司的電芯價格經過多輪漲價,目前漲幅已達到20%左右。然而即便如此,旗下產品依然還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而在筆者調研的十余家電池企業當中,有超過50%的企業產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提升的幅度也大多集中在15%-20%左右。
而從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報表也可以看到,包括比亞迪、欣旺達、南都電源、億緯鋰能等電池企業的銷售額及凈利潤均實現了大幅增長。而對2016年的營收,也都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相關人士分析,除了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的拉動,這種快速增長的背后,與電池價格的上調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與鉛酸電池相比,鋰電池的劣勢就在于研發及商業化時間長、安全性不夠成熟、成本優勢缺失,現如今兩者之間成本的差距正在不斷擴大。“我們的目標是將鋰電池的價格做到無限接近于鉛酸電池,但上游原材料的暴漲打亂了我們的計劃。”星恒電源副總王正偉表示。
三月底,筆者在廣州參加某鋰電高峰論壇時,有專家提到,直到2025年以前鉛酸電池依然還會是市場的主流。
對于下游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補貼額度下調,電池價格提升,在成本控制方面,無異于遭受了雙重的打擊。此前,新能源汽車本就因為定價過高為消費者所詬病,而今動力電池價格的上調給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500萬輛的目標,又增添了些許不確定的因素。
打造核心競爭力契機?
然而,即使是在原材料“漲”聲不斷的當下,也有企業堅持不漲價,而是希望可以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嚴控產品成本,或是將這些增加的成本最大限度做到內部消化,而不增加下游新能源汽車客戶的成本壓力。
“在我看來,那些選擇跟風漲價的企業,很多都是規模較小的企業。截至目前,沃特瑪還沒有執行漲價的戰略?!蔽痔噩旊姵赜邢薰靖笨偨浝砉⒌孪缺硎荆姵丶壧妓徜嚨膬r格并沒有媒體此前披露的那么夸張,所謂的18萬/噸只是個別行為,并不能代表整個行業。
他還提到,沃特瑪通過優化原材料采購通道,通過大規模的采購在原材料價格方面具有很大的議價權。與此同時,通過優化設備、升級產線、提升制造工藝等途徑,對生產成本進行嚴格的把控,因此沃特瑪的動力電池產品成本并沒有太大的增幅。
而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車載動力電池出貨量為15.9GWH,同比增長220%,銷售收入為370.6億元。而沃特瑪的出貨量達到了1.37Gwh,市場占比8.6%。在整個車載動力電池領域排名前三,僅次于比亞迪和CATL。
從當前的市場表現來看,今年原材料的價格依然會維持高位,而動力電池的價格在今年上半年依然會呈上升的趨勢?!澳壳埃覀儠c我們的原材料供應商進行協商,共同承擔原材料上漲的壓力,產品暫時沒有漲價。如果成本持續上漲,未來不排除將成本壓力向下游傳導的可能?!蹦称髽I領導人這樣提到。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原材料漲價對于電芯企業的影響很大,但電池廠向下游新能源汽車企業傳導壓力是必然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相關電池企業如果能夠在保證產品性能、品質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做到有效控制成本而不執行漲價策略,其市場競爭力勢必將大大增強。
當前,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已有上百家,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以預計。2017年,隨著原材料廠商的擴充產能持續釋放,對于企業供應鏈優化程度及成本控制能力均將提出更高的要求。產品提價或許可以增加利潤,但堅守價格底線,積累市場口碑或許才是制勝的關鍵。
下一篇:圓柱型鋰離子電池供給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