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18次 | 2018年08月02日
重新認識成本控制對全球鋰電產業發展的意義
3.6中國鋰電產業的國際分工和定位
筆者在第二章已經闡述了,中國鋰電產業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根本就沒有真正從事過科技創新,事實是即沒有能力也沒有意愿進行技術創新,而“山寨+低水平重復建設”是中國鋰電產業過去近二十年的最基本發展模式。這個現實國情就決定了,中國鋰電產業過去在國際鋰電產業鏈中長期扮演的是承接日韓技術和市場轉移的角色,也就是在低端領域混口飯吃。
2008年之后以ATL/CATL為代表的少數幾個龍頭骨干企業有了一定的技術和資本積累之后才奮力殺入國際中端市場,從而帶動了中國鋰電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特別是在最近數年,ATL/CATL已經具備了進軍高端領域的實力,成為日韓電芯競爭對手在國內唯一對標的企業。
近幾年,面對實體經濟增長日益乏力的現實,很多地方政府打出了“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的口號。但是在筆者個人認為,就當前的經濟和產業形勢而言,中國鋰電產業依靠自身的力量獨立自主地完成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幾乎是不現實的,這是由中國鋰電產業在國際產業鏈上的地位和分工所決定的,筆者前面也進行過深入分析。其實,類似的情形在其他行業,比如同屬新能源產業的光伏和風能領域也都經歷過了,鋰電產業并非個例。
說到中國鋰電產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分工,就涉及到鋰電產業的定位問題。鋰電產業到底是一個什么定位?由于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最核心的零部件,電動汽車當前在國內異?;馃?,很多同仁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鋰電“高大上”。最有名的例子是2014年某鋰電企業老總面對媒體的豪言壯語:“我虧損,但我是做鋰電的!”儼然一副鋰電“高大上”的架勢。
在筆者看來,Apple憑借高科技拿到70%的純利潤,那絕對是高大上。三桶油憑借市場壟斷謀求高額利潤,則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高大上”。當前中國鋰電行業,材料廠的平均毛利潤率不到10%,電池廠的平均毛利潤率不到20%,請問這是哪門子的高大上?在筆者看來,中國鋰電行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屌絲”行業!
如果鋰電產業真要象房地產那樣暴利,那還不是國企央企的天下,哪有你們民營企業的份?中國鋰電行業是如此艱難,近兩年整體行業利潤里普遍下滑,增收不增利的現象非常突出,這是哪門子的“高大上”呢?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鋰電是個苦逼的屌絲行業,國企才干不過民營企業,也正是因為中國鋰電產業現在是民企的天下,ATL/CATL才有機會崛起。
凈利率持續下滑最為直接的后果就是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削弱。對于實體制造業而言,凈利率體現了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如果凈利率持續下滑,企業將無法獲得足夠多的利潤進行新品開發、生產線改造以及產能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削弱。
隨著鋰離子電池行業規?;图谐潭冗M一步提升,動力電池早已不是高利潤行業,格局洗牌迫在眼前。國際產業形勢瞬息萬變,除了CATL之外,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在全球競爭中還沒看到突出重圍的可能性,未來國內動力電池廠商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面臨淘汰的風險只會更大。
國際上而言,根據日韓三家企業公布的2015年報,三星SDI營業利潤-59.8%,松下、LG均在0.1%以下。當然,這與電池的先期技術開發成本過高,霸占市場的低價戰略有關。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動力電池行業絕對是個耗錢的體力活,從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鼻祖SONY被迫退出鋰電領域可見一斑。以目前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如果2020年初步實現市場化普及,那么量大薄利的經營模式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日產Nissan消減成本的說辭是有邏輯依據的。
歷史之鑒,當年紅極一時的日本液晶產業,賺到盆滿缽滿后,低端技術專利及生產設備轉讓套現,向更上游的制造加工設備集聚的情形,是否會在國內動力鋰電池領域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