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46次 | 2022年08月08日
中汽協將開啟動力鋰電池白名單 白名單輕審批重監管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在某論壇上宣布,將開展汽車動力蓄電池與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的評價和發布工作。根據中汽協公布的《關于開展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申報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汽協和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將組織實施《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暫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第一批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申報工作也已正式啟動。
據悉,《管理辦法》是此前《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規范條件》)的后續承接文件,由企業按自愿原則進行申請,旨在推優扶優。由于補貼退坡,白名單將不再與補貼政策掛鉤,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看來,這意味著對行業的監管或將缺乏約束力。
然而,從另一方面看,從過去強調企業產能規模的《規范條件》,轉變為現在更看重研發投入和認證標準的《管理辦法》,充分體現主管部門對行業管理思路的轉變。只要達成行業共識、科學評價,同樣能推動我國動力電池行業從過去的追求速度和粗放式增長,轉向追求效益的高質量發展。
白名單輕審批重監管
動力電池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新能源汽車能走多遠,最終取決于動力電池能走多遠。”2015年3月,工信部發布實施了《規范條件》,截止到2016年發布的最后一批目錄,共有57家企業進入目錄。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據了解,《規范條件》的實施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和重視,企業組織申報積極性高,地方政府、投資機構等把其作為項目立項、資本支持的重要考核條件,整車企業也將其作為零部件配套體系的重要參考指標,基本形成了產業規范化發展的行業氛圍,成效顯著。其中,在推動自主品牌電池企業的進步方面,《規范條件》起到極為重要的支持和鼓勵作用。
相關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44.5GWh,同比增長44.5%,規模和出貨量均保持全球領先,產業生態健康發展,國際競爭優勢穩步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產業結構、制造工藝、技術創新等多方面仍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國際整車和動力電池技術迅速崛起給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全產業鏈亟需緊密協同發展,共同攻克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瓶頸。
為了推動電池行業的進步和成熟,行業規范管理也是關鍵內容之一。去年年底,辛國斌就指出,今后行業的相關管理工作重點將放在事中事后的監管,不再對企業生產條件和能力提出具體要求,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需做好相關承接工作。《管理辦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不與補貼掛鉤企業申報積極性不減
此前,《規范條件》同樣強調自愿申報,但電池企業主動申報的積極性極高。中信國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劉正耀指出,很多動力電池企業主動申報進入目錄,是出于對政策穩定性的擔憂:“未來政策是否會將進入目錄作為車輛上公告或上牌的要求,未進目錄的企業會否失去在市場銷售的資格,我們對此不確定。”那么在補貼政策到2020年完全退出已板上釘釘,《管理辦法》將不再與補貼政策掛鉤的情況下,電池企業進行申報的積極性又如何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電池企業負責人表示,長期致力于汽車動力電池生產、研發的企業,仍然會積極申報,尤其是此前已進入《規范條件》目錄的電池企業。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在《管理辦法》中新增了對企業誠信和遵循國家相關標準進行產品編碼備案的要求,同時也提高了對研發人員占比及數量的標準,但對于大部分扎實開展研發工作的電池企業來說,并不難達到新增或提高的門檻,雖然此前并未列入文件內容,但其實企業誠信和產品編碼備案等工作早已開展。
但正如方建華所擔憂的那樣,由于缺乏與補貼政策掛鉤帶來的約束力,從競爭層面來看,由《規范條件》轉換至《管理辦法》,或將進一步加快三星和LG等外資電池企業在我國的發展,從而給自主品牌電池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事實上,在此前公布的多批《道路機動車輛產品信息公告》中,已經可以看到LG化學電池產品的身影,配套采用外資電池企業產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自主電池企業日子不太好過,上游原材料價格仍不斷上漲,國內補貼退坡導致整車企業壓低電池價格,這些都大大壓縮了自主品牌電池企業的利潤空間,如果再面臨外資電池企業的直接競爭,一些中小型自主品牌電池企業恐怕將難以為繼。“由于外資電池企業與國內電池企業相比,擁有規模優勢,在大舉進軍國內市場時,極有可能會采用壓價方式獲取訂單。這將對自主品牌電池企業造成巨大沖擊。”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市場放開是定局
方建華指出,為了使《管理辦法》成為動力電池行業自律平臺,并為整車企業選擇配套的動力電池產品時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需在行業內尤其是動力電池企業之間達成共識,并贏得下游整車企業的認可。
此外,對動力電池企業的評價評定,涉及面較廣,包括硬件條件(裝備、規模、資本)和軟件條件(研發能力、制造能力、管理水平、供應鏈實力),以及產品質量尤其是運營效果等,要做到全面、公正、實時的評價并非易事。
因此,方建華建議,為保證評價工作的科學、合理和公正,可集合更多資源,如檢測機構、新能源汽車監管平臺以及大型的新能源汽車運營企業等,共同開展動力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自律白名單的評價工作。
針對自主品牌電池企業,上述負責人表示,雖然不再與補貼政策掛鉤或將導致“狼多了”,但行業放開是大勢所趨,自主品牌電池企業還需在自身能力和實力上下功夫,加快技術革命性突破,例如加快鋰電升級的開發進程,在實現單體每公斤350瓦時、系統每公斤260瓦時目標的同時,加大固態電池等新體系電池的研究開發力度,力爭跟上國際領先水平。
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定會迎來更多外商獨資產品,已經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松下、三星和LG等外資電池企業有較大可能性在華進行本土化生產。“受到外資品牌的沖擊是一定的,我們只有提前做好準備,不斷提升產品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才能保證在國內市場上牢牢占據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該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