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67次 | 2022年12月01日
TSLA推出Model3高性能版專屬賽道模式
相比內燃機,電動動力系統有很多優勢。購置成本低、能源效率高及噪音小的同時,其響應速度也非常驚人。自2008年推出Roadster以來,特斯拉利用電機功率和扭矩的即時可用性,讓車輛的直線加速更加純粹和卓越。賽道模式專為封閉比賽場地和賽車跑道設計,特斯拉的目標很簡單:使用相同的電機功率和扭矩,讓車輛在賽道上的彎道表現就如向前加速一樣自然。
基本原理
Thefundamentals
那電機功率如何幫助轉彎呢?如果你曾在結冰的停車場拉過手剎,你就知道車輛能夠超過方向盤的幅度進行轉向。原因在于,無論加速還是減速,車輪輸出的扭矩都會減弱輪胎在轉彎時的側向力。如果提高后輪扭矩,車輛在轉彎中就會轉向過度(車輛漂移,是在制造驅動扭矩;拉手剎,是在制造剎車扭矩)。相反,如果提高前輪的驅動扭矩或剎車扭矩,便會降低車輛轉彎的能力,出現轉向不足。
通過精確控制前后輪之間的扭矩分配,Model3的雙電機能迅速且安靜地響應駕駛員的要求,在轉彎中增加或降低車輛轉向幅度。這需要快速的扭矩控制,以及車輛精確地控制每個輪胎的牽引力——這兩項性能是每輛特斯拉電動車的標配,但我們已將其擴展到賽道模式上,讓高超的駕駛技巧變得毫不費力。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不僅僅是穩定性
Morethanjuststability
賽道模式中最令人興奮的一點是如何利用電機改變車輛平衡——這種技術操作通常被車輛穩定控制系統所限制。
車輛穩定控制系統是現代乘用車所搭載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安全配置。它能對一個或幾個輪胎進行制動,防止車輛在動態操作中失控打轉。車身穩定控制系統雖然使緊急情況下的車輛行為更容易預測,但也限制了駕駛員在追求操作極限和最快圈速時的權限。因此,許多車輛都配備了減少甚至關閉這些安全系統的“運動”模式,從而讓專業車手最大限度地發揮車輛性能。
Model3高性能版的賽道模式并沒有為了提升專業人員的駕駛體驗而選擇去掉車輛的一些功能,反而是通過增加新的功能使賽道玩家、業余車手或職業車手,都能體驗到在賽道上疾馳的快感。這樣的可能性源自于Model3采用了特斯拉獨立研發的車輛動態控制系統軟件,這一系統不僅能作為穩定控制系統使用,還能提升車輛在賽道上的表現。
更多功能
Morefeatures,notfewer
以下總結了配備賽道模式的車輛在賽道上行駛時可開啟的各項功能:
轉向電機扭矩
MotorTorqueforRotation
特斯拉車輛動態控制系統不斷監控車輛狀態以及駕駛員的指令,確定駕駛員意圖并在幾毫秒內調整車輛狀態。賽道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前后電機控制車輛轉向,可以100%控制車輛扭矩分配。轉彎時,如果轉向不足,車輛動態控制系統會自動向后軸輸出扭矩。相反,如果轉向過度,系統就會控制前軸輸出扭矩。
增強動能回收
IncreasedRegenerativeBraking
較重的動能回收可能會降低日常駕駛的舒適度,但在賽道上卻擁有關鍵優勢。它能增加駕駛員僅使用加速踏板控制車輛的范圍;減緩激烈駕駛時剎車的衰退,將更多能量輸送到電池中;以及最大限度提高電池輸出最大功率的能力。另外,在駕駛員的腳離開加速踏板時,增強的動能回收還能通過增強或減緩電機的轉動幫助車輛動態控制系統發揮作用。
賽道動力冷卻系統
TrackFocusedPowertrainCooling
車輛在賽道行駛時,電機因輸出大功率而產生很多熱量,因此這時需要更強有力的動力冷卻系統。為了給賽道模式做準備,特斯拉主動降低了電池和驅動器的溫度,而且在駕駛期間也會持續進行這一操作。另外,通過允許動力系統在超出通常的熱極限的情況下運行,并提升交流壓縮機的運行速度,來增加冷卻系統的能力。
增強轉彎動力
EnhancedCorneringPower
通常我們能想到通過剎車來減速,但實際上也可以利用剎車來使車輛出彎速度更快。Model3所有車型都搭載開放式差速器,它可以將電機扭矩平均分配給左右兩側的車輪。轉彎時,內側輪胎的重力負荷較低,這意味著其牽引力低于外側輪胎。為防止內側輪胎過度打滑,只能同時限制左右兩輪的扭矩,使總的動力輸出減弱。但Model3高性能版的賽道模式,可以同時運用剎車和電機扭矩來提高轉彎時總的牽引力。這與限滑差速器的運行原理相似,唯一區別是使用剎車時,特斯拉的差速系統可以根據各種行車路況進行優化。
配備賽道模式的Model3高性能版車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在最大程度上擴大駕駛員的權限,將主動控制與車輛底盤和靈敏的轉向結合在一起。車輛0-60英里/小時加速時也用到了這個秘密:兩臺電機分別配置于前、后軸上。和特斯拉車型的其它功能一樣,未來我們也將通過OTA空中升級持續改善賽道模式。
上一篇:非車用鋰電池市場的未來會怎樣
下一篇:壽命新增一倍鋰金屬電池獲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