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45次 | 2022年12月01日
動力鋰電池公司將如何應對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退坡
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退坡,造成一方面補貼標準提高、補貼金額減少,另一方面審核周期長,導致很多車企資金緊張,又不能及時拿到補貼,所以只能分攤賬期,把條壓力傳導到動力電池企業。所以行業內,拉長賬期也就成為動力電池行業的潛規則。在上游原材料價格高漲、動力電池降價、賬期長回款難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這場“瘟疫”還將繼續蔓延,動力電池企業面臨的局面將更加嚴峻,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劇。
從公開的2018年年中報告中發現,電池企業增收不增利、應收賬款高舉、毛利下滑等問題已成為行業的普遍現象。許多企業想盡一切辦法搶占市場接訂單,卻忽略了客戶的回款能力和回款周期,造成斷裂。
回款賬期越拉越長
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的力度是最大的,雖然刺激了市場,但副作用就是會出現很多投機企業,“盲目投資嚴重,突出表現是電池?,F在看來,大部分動力企業會退出。電池不是簡單的仿制,要有研發技術能力。如果沒有規模和能力,質量管理也做不好。
目前不少動力電池企業都遭遇了被客戶拖欠大量。其中,巨額無法及時收回,給動力電池企業在生產采購、產能擴充、研發投入和設備升級等方面都構成了極大壓力,以至于企業不得不降低開工率,減少支出等待“復活”。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按照以往行業慣例,電池企業和車企之間通常都采用“3-6-1”的賬期模式,即在簽訂合同后先預付10%~30%的預付款,貨到后2~3個月內支付50%~60%的(以銀行承兌為主),剩余約10%的作為質保金在交貨后12個月內支付,而絕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會延后支付。
以寧德時代為例,其上半年應收賬款高達85.3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1億,而根據截至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的數據,其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3.97億、73.22億和69.38億,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2.05%、49.22%和34.70%。到2018年上半年結束,寧德時代應收賬款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已經高達87.7%。
企業利潤大幅下滑
電池賣出去,款項遲遲收不回來,是電池企業永遠的痛。而隨著電池價格降低,企業利潤雖隨著大幅下跌。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分別是38.64%、43.70%和36.29%,到了2018年一季度下降至32.77%,第二季度又進一步下滑到30.31%。
2015~2017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售均價分別為2.28元/Wh、2.06元/Wh和1.41元/Wh,到了今年上半年則進一步下降至1.11元/Wh。與之相對,其電池單位成本分別為1.33元/Wh、1.13元/Wh和0.91元/Wh,今年又降至7.44元/Wh。很明顯,售價下降的速度要快過成本下降的速度。
寧德時代整體毛利率的下降,究其原因就在于兩個方面,一是近年來由鈷、鋰等礦產資源帶動的上游正負極材料等原料價格的暴漲(即使從去年起,價格有所下降,但依舊維持在高位運行),導致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第二個原因就是,車企對電池采購價格不斷地施以巨大壓力。這就造成,雖然在依靠銷量的不斷擴大使營業收入增長顯著,但各大主營業務的毛利率空間卻被不斷壓縮。
車企又“欺軟怕硬”,對于寧德時代甚至開放電池業務的比亞迪等“一電池難求”的一線廠商來說,為了長期維護良好的合作關系,車企肯定是優先給這些電池企業結賬。這樣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延長賬期成為整個產業鏈開啟惡性發展的魔咒,加速沒有規模效應和資本實力的電池企業的淘汰進程。
更何況僅僅是寧德時代手中掌握的現金儲備,就有170多億。
就這樣,龍頭企業的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產業鏈條上的所有資源也都會向他們靠攏。
行業產能越來越集中
2015年行業鼎盛時期,國內動力電池配套企業達到450家,之后平均每年淘汰一半,2017年為車企配套的只有96家。截止2018年8月,為車企配套的電池企業已經巨幅縮減到50家??梢灶A見,到2020年新能源補貼最終取消,或許就只剩20余家。
從產能來看,截至2017年年底,國內動力電池總產能135GWh,有效產能110GWh,全國產能利用率只有40%。預計2018年全國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更低,部分中低端產能面臨被淘汰、被整合。
中小廠商擴產進度放緩。2017年是動力電池產能集中投放的重要年份,2018年之后動力電池企業的擴產進度逐漸分化,中小企業的擴產預期減弱,由于市場份額在快速向龍頭集中,中小企業的產能逐漸成為無效產能,因此總體而言,龍頭企業的產能可能成為格局穩定之后的實際有效供給。
中長期看,動力電池的長遠需求在1000GWh以上,據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全球動力電池的總需求將從2016年的21GWh增長到2030年的1300GWh,15年內復合增速達35%,因此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還有很大的擴產空間。
此外,儲能業務穩步成長,將成為消化鋰離子電池過剩產能的重要去向。盡管儲能電池技術種類多樣,但鋰離子電池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技術,目前的主要障礙在于鋰電池較高的成本。根據儲能技術的市場需求,鋰電池成本降至0.9元/Wh時即具備應用價值。未來幾年動力電池的價格仍將持續走低,尤其是過剩比較嚴重的磷酸鐵鋰電池價格下行空間和壓力都較大,一旦儲能市場被打開,目前產能過剩的局面將迅速得到緩解乃至扭轉。
預計2020年補貼窗口關閉之前,動力電池企業除了需要保證的持續穩定,還要不斷提高產品含金量、儲備更多的核心技術、研發更新的制造工藝,整合更多的上游資源,綁定更多的下游車企。畢竟電池企業終極的競爭力還要落實到產品上,優質的產品不僅能增加電池企業在與車企交易中的話語權,還能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利潤空間。
下一篇:廢電池處理如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