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99次 | 2023年02月28日
動力鋰電池熱管理設計的"需求"
電池熱管理系統的設計,是保障電池運行安全的決定性外在因素。也是提升電池系統壽命等性能指標的關鍵所在。它直接關系到電池系統最終的成敗,可以一票否決設計成果。
從熱設計過程來看,關聯元素很多,如同在支點上找平衡。最終的目標,技術實施的結果,就是保證系統內所有化學電芯工作環境的“舒適性”、“均溫性”。做到這一點,眾多電芯的性能才能“齊頭并進”,發揮出最好的作用。
在車用動力電池系統早期的設計中,不乏以電池布置為主。打開箱體,滿滿當當的都是電池,熱管理設計難覓蹤影或被弱化,沒有作為關鍵環節對待。近些年,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客戶對“縮小使用差距(和燃油車)”很迫切,從功率角度、環境適應性,對電池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熱管理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就需要運用科學完整的開發流程,循序漸進,認真對待每一個小環節,讓熱設計滿足電池系統要求。
基于V模型正向開發的入口:三個關鍵“需求”,想清楚才能做明白。
其實,所有零件的設計都是基于“需求”的設計。但是這么多年的設計走過來,發現往往出問題的還是“需求”環節。有的問題在設計之初就是模糊或模棱兩可。其結果只能是事后打補丁,甚至可能推翻設計。付出很大代價。所以設計之初就要充分“想清楚”,后期的工作,才能“做明白”。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1)關鍵需求之一:應用“區域”說清楚,滿足環境要求是第一位的。
從成本角度,不太贊成“全溫度”需求設計方案。電池的本征特性NCM、NCA、LFP鋰離子化學電池溫度適應性很窄,也只能通過熱管理去調節其應用范圍(如圖示)。但是,有一個問題,適應環境越強,溫度調節范圍越大,技術和成本投入也就越大(在熱管理的硬件、軟件部分)。如何權衡這個問題?我列舉幾點:
措施一,設計不同版本的熱管理。盡管我們在續駛里程方面,不遺余力的努力,但是大部分車輛,大部分客戶,還是把新能源車定義為中短途點對點的交通工具。運行范圍還是比燃油車小。例如,如果在南方地區應用的物流車輛,覆蓋高寒地區需求設計,顯然是不合理,不經濟的。時下“用戶精準定位”,的設計也是一種發展趨勢。
措施二,“告之客戶”:比如說,leaf早期的版本,用戶手冊上有一條:“勿把車輛,置于49℃以上場所24h以上;置于-25℃以上場所7天以上”。任何產品,都是以滿足大多數客戶需求為目標的。當面對“少數”客戶,少數“情況”的時候。需要給客戶“講清楚”。也是合情合理的辦法。
措施三,從根本入手,選擇電池類型。比如說LTO電池,低溫適應可以提高一個數量級。在電量和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是可以嘗試應用的。(這一點,不在本文討論)
2)關鍵需求之二:電池系統功率邊界SOP,考驗熱管理溫度限值控制能力
整車的正向設計,功率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著動力性能的優劣。而電池系統的功率邊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熱管理的限值控制能力。一般來講,第一步需要整車功率需求的導入。電池系統再行分解技術指標,選擇電芯,選擇熱管理模式等。當然,電池系統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和整車的匹配曲線,也會不吻合的。這個時候,需要優先考慮整車的安全性。
3)關鍵需求之三:系統溫差設計目標,主要體現熱管理的均溫能力
我一直認為,這是熱管理設計的精髓所在。盡管熱管理高低溫的控溫能力,解決了電池的安全運行問題,但是,體現電池性能,壽命能力,是“系統均溫”能力說了算的。Tesla<2℃的系統溫差,除了說明他的熱管理能力強大,更關鍵的是modelS、modelX15萬英里的行駛里程,大部車輛電池容量損失不到10%。這才是真理。
均溫設計,更多的是從熱結構、冷媒介質、控制策略入手,是比較直接的環節。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容易被忽略掉,哪就是“保溫”設計(結構材料、控制策略)。保溫措施,是改變溫度變化斜率最有效的辦法。一方面讓高溫時熱管理降溫更快(降低外環境影響),一方面,讓環境低溫時,停駛的車輛降溫慢。這給用戶帶來了便利,也讓環境溫度略低于0℃的熱管理設計,變得簡化和容易。
上一篇:軟包動力鋰電池子公司成立
下一篇:權威鋰離子電池修復的三種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