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86次 | 2018年09月14日
鋰電池簡單/復雜應用詳解(下)
從手機到汽車鋰電池簡單/復雜應用詳解(上)
電動汽車中的鋰電池我們花費了太多筆墨,這是因為這里的情況最復雜。下面我們說說鋰電池常見的說法。
關于鋰電池的各種謠言(一)
謠言一:新電池買來要充放三次才會激活?
這是從多年前鎳鎘電池復制過來的說法,鋰電池的激活是在工廠里進行的,原材料經過合漿、涂布、切片、輥壓、疊片、組裝電芯、烘烤、注電解液、化成、大電流測試,后就算完成了激活。普通人家里也沒有這種設備。這種建議甚至在某品牌的手機說明書中出現過,也許是寫說明書的人一直復制從前的版本,沒有發現錯誤。
鋰電池買來時你會發現大都還剩余30%左右電量,這是工廠庫存時最理想的剩余電量。
鋰電池激活過程,這種設備你有么?
謠言二:鋰電池要用光電再充?
這也是來自10年前鎳鎘的說法,那種電池有記憶效應,所以要放光后再充。之前我們在充放百分比對壽命的影響中有個例子:
工廠標注:每次從0%充放到100%,1C放,0.3C充,500次后容量衰減到80%
每次電量的循環都在25%-75%,1C放,0.3C充,2000次后容量衰減到80%
每次電量的循環都在50%-100%,1C放,0.3充,1800次后容量衰減到80%
后兩種做法雖然每次只用了一半的電量,但循環次數一個是之前的4倍,一個是之前的3.6倍,所以全壽命期放出的能力還是比深充深放的方式多1倍。這就是所謂的“淺充淺放有利于延長壽命”。0%-100%屬于深充深放,是最耗費壽命的一種用法。所以手機電池隨用隨充,不要追求時時刻刻滿電,也不要經常用到自動關機,這樣對電池壽命最有益。
但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把手機、平板用到自動關機時并不是電池電量0%的時候,一般來說手機廠商設計電池電壓低于3.0V時就自動關閉了,實際電池放電到2.7V以下才會傷到電池,3.0V時電池里至少還有5%的剩余電量,所以即便用到自動關機也不要太擔心傷到電池,只不過每次都用這么光也算準深充深放了。
謠言三:邊打電話邊充電,手機會爆炸?
這個謠言的依據可能是,這樣做會導致電池溫度比僅充電時溫度高。如果說溫度會更高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充電時能量轉化效率通常只有85%,剩下15%的能量就是廢熱;打電話時基帶芯片也處于工作狀態,也在發熱,尤其是打電話時手機的一側還貼在散熱不好的臉上,這3個因素都加重了電池上的溫度。
但如果真像謠言中所說,你每周你都應該聽說某某同事被炸到臉了吧?所以真相是只會造成手機電池內部溫度升高,并沒有太嚴重后果。
關于鋰電池的各種謠言傳言(二)
謠言四:充電時間不要超過12小時,轉綠燈后多充1小時可以多充10%電量?
為了防止電池爆炸,行業內是按十億分之一級別故障率設計的,但不論過程和工藝如何控制,單一步驟都達不到這么高的安全程度,所以采用的是兩級。充電器上有一級,電池保護板上有一級。每一級保證十萬分之一的故障率是可以實現的,那么兩個同時出問題導致電池爆炸就是百億分之一。
充電器一側是這樣設計的,先采用恒流方式充電,在充到大約75%電量時以4.2V的恒壓方式充電,這時電流會因電池電壓的增高而慢慢下降,充電器在不斷判斷電流大小,直到電流小于某個值,比如20mA,然后綠燈亮起。
接下來充電器做什么事呢?這要看你采用什么控制芯片來做充電器了。芯片的控制方式決定之后充電器做什么事。
1、TI的BQ2057系列充電芯片,Linear的LT1800系列就是讓座充徹底關斷充電回路,那么在座充上再放置10個小時也是毫無影響。
2、座充繼續進行恒壓充電,并嚴格控制電壓不超出4.2V,無疑再多充幾小時,確實可以增加電量。不過從轉綠燈到4.2V的過程中增加不到0.1%的電量,沒什么用。
3、Maxim的1679芯片在很多手機中內部也會看到,它采用脈沖方式充電,它在顯示綠燈的時候,就是電池已經100%充飽了,當然再放置一個小時,它也不會過充。也就是說不但很多充電器綠燈時就停止充電了,連手機本身都拒絕再充入電流了。
4、座充繼續充電,但是它的電流控制很糟糕,不小心就使電池超出了4.2V,而且繼續往上跑。那過充就發生了,什么時候電壓到了5V就離爆炸不遠了,不過除了充電器外,電池一側也有保護,所以垃圾充電器賣的很多,電池爆炸的事情卻不常見。
最后一種是典型的垃圾充電器,你如果是手機插用這種東西充電,手機內部的充電管理芯片也能在充滿時切斷電流。但如果你是把電池拿出來接在這類充電器上,那說不定就要鼓包,甚至爆炸了。
謠言五:夜間電網電壓波動比較大,鋰電池比較嬌貴,所以不要夜間充電?
如果真是這樣,全世界每天晚上都壞掉好幾百萬顆電池,早起起來一看,電池廢了?實際情況是從220V市電變到5V電壓,再從5V電壓變換到給電池充電的電壓,中間經過好幾道電壓變換的步驟,每一步的輸出電壓都是合格的。即便220V那端再怎么波動,都不會影響到電池充電的電壓。這種謠言的說法改換一種場景就是:臺風鯰魚將登陸福建,所以請北京市民遠離公園和護城河等水域,以免危及生命安全。看上去是挺體恤人的,實際那邊臺風再大,護城河也不會因此風浪大作。
傳言:鋰聚合物電芯比18650電芯更安全?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爆炸分兩類:一類是電池內部短路后溫度急劇增加出現燃燒,產生爆炸;第二類是電池內部產生氣體,并沒有燃燒,氣體撐爆了外殼。聚合物電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第二類爆炸的原因,聚合物電芯沒有封閉在固定體積內,一旦使用不當,電解液產生了氣體電芯就鼓起來了,有時還會撐破外皮,氣體泄漏出去,由于故障電池雖然也會失效,但避免了爆炸。
18650電芯也有安全閥,一旦產生氣體壓力增加到一定程度閥門會切斷電路,于是電池就沒有電壓也不能繼續使用了,但是很多國產18650的閥門并不可靠,所以相比聚合物可以鼓包的特性來說,18650電芯確實更容易爆炸。
而且采用三元材料的鋰電池只要正極物質暴露在空氣中,與其中的氧、水接觸,都極易發生燃燒,我從前還認為松下、三洋這些品牌的不會,只有國產的垃圾電芯才會燃燒、爆炸,后來看過一期鋰電池爆炸的科普節目,發現只要刺穿18650電芯他們全部都會燃燒。進口高檔和國產只是在安全閥門上有差異才導致了進口的更安全。
傳言:電量顯示為什么經常不準?
移動設備的電池電量顯示目前有2種做法,一種是蘋果早在iPhone3GS就開始用的庫侖計測電量,是統計流過的電荷數量,所以精確度很高。另一種是電壓擬合方式判斷電量,這種方式誤差大。
這是一個容量2600mAh三元材料鋰電池,1A放電,25℃下的放電曲線,縱軸是電壓,橫軸是時間。手機生產中采購同一型號電池,一致性好的電池的放電曲線幾乎相同,把電量百分比對應的電壓點記錄下來,就可以形成一個【電壓-電量】的對照表,只要測量電壓,就能對應知道剩余電量。這就是電壓擬合的原理。但我們會發現,A段電壓隨電量變化比較明顯,B段電量變化很多,但電壓不怎么變。所以B段電量顯示的誤差就更容易大。這是誤差產生的原因之一。
同一顆電池不同溫度下放電曲線不同,上圖就是剛剛那顆電池在15℃和25℃下的放電曲線,一個溫度對應一條線,兩個綠點是電壓相同的點,按剛剛【電壓-電量】對照表去顯示電量,就會造成10%的誤差,那么你說這不要緊,可以在5℃、15℃、25℃、35℃……不同溫度下測試后多做幾張對應表,顯示電量前先測溫度,再判斷用哪張【電壓-電量】對照表,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沒錯,這樣確實能進一步減少誤差,但我要說,放電曲線的變化還隨負載也有相當大的變化呢,還隨電池所處的壽命周期的位置也有小幅度變化呢。你難道為了顯示電量,要做出一張【n種溫度×m種負載×q種壽命點--電量】的對照表嗎?差不多得了,又不是做實驗。于是低成本的移動設備不愿意用庫侖計,也就干脆不用數字顯示了,成本又高又不準,干脆設四個LED燈,每個燈代表25%電量,管他準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