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62次 | 2019年03月28日
電池產業競爭日益加劇,車企自建電池工廠已成趨勢
在汽車行業中,2018年最受關注的問題應該就是“傳統車市首遇寒冬”與“新能源汽車銷量倍增”。前者讓眾多車企苦不堪言,后者讓涉足新能源汽車的廠商又信心倍增。當然,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暴漲的還有動力電池產業。我們都知道,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大核心部件,占據了其很大一部分的成本,這一高利潤產業也成就了一部分像寧德時代這樣的電池制造商。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達70.6GWh,銷量達62.3GWh,而裝車量共計56.9GWh,同比增長56.3%。其中,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產量排名前三的企業共計生產44.5GWh,占比可達63.0%;前十名企業共計生產61.7GWh,占比可達87.5%。
由此可見,動力電池產業不但擁有十分可觀的利潤,還因為電池供應商相對來說比較少而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實對于車企來說,自產自銷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畢竟車企想要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保持或者提高利潤的話,就不得不考慮電池成本的問題。
一直以來,車企自建電池廠都受限于行業規模的經濟性,但隨著新能源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戰略方向及其銷量的驟增,各大車企已經把掌握新能源核心電池技術看得越來越重。
目前,大眾、戴姆勒、寶馬、通用等汽車行業巨頭都發布了各自的電動化戰略,想要在這一輪智能電動車的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
2018年8月,德國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表示,大眾集團擬在歐洲自建電池工廠生產固態電池,并有望于2024年至2025年期間形成一定規模開始批量生產,主要目的就是減少在電池等核心業務板塊上對外部電池制造商的依賴。而戴姆勒除了計劃在2022年之前發布10款全電動汽車之外,還表示已在歐洲、亞洲、北美洲等地擁有或在建了8家電池工廠。
當前,從各車企公布的規劃來看,除去準備單獨建立電池工廠的車企以外,還有很多車企計劃通過自產電池包的方式與電池廠商達成戰略合作。
在國內,寧德時代已經分別與上汽、東風、廣汽、吉利等多家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以上汽為例,寧德時代與上汽成立的合資公司分別為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和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前者生產電池包,后者則主要生產電芯。
在國外,豐田汽車公司與松下電器聯合宣布,雙方將于2020年底前成立車載電池合資公司,共同研發、生產電動汽車電池。其中豐田汽車公司持股51%,松下電器持股49%。根據規劃,合資公司成立后,除了松下與特斯拉在美國共同運營的工廠之外,松下旗下另外五家電池工廠的控制權均將交由新公司進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新合資公司所生產的電池將不僅供應給豐田一家車企,而且會對外開放。未來,該合資公司也將為馬自達、大發汽車以及斯巴魯等車企供應電池。
在2020年后,新能源汽車將不再享受補貼政策,各大車企勢必會選擇成本更低的優質電池。未來的2-3年,預計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將面臨一場十分殘酷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