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01次 | 2019年05月13日
莫擠動力電池“獨木橋” 尋找差異化價值市場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過渡期即將結束,補貼紅利加速消退,動力電池企業業績壓力徒增,在動力電池雙寡頭及外資加劇爭奪市場的前后夾擊之下,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路何在?
近日,電池網統計了滬深兩市188只鋰電池概念股的業績情況發現,鋰電池上市企業業績分化加劇。統計在內的188家企業,2018年總營收約13332.27億元,平均營收約70.92億元;凈利潤總計約434.29億元,平均凈利潤約2.31億元。其中,營收最高的為比亞迪達1300.55億元。
同時,電池網還特別統計了業務涉及鋰電池生產制造的20家上市公司業績情況,2018年總營收2794.89億元,平均營收近140億元;凈利潤總額約24.05億元,平均凈利潤約1.2億元;其中,有5家2018年業績虧損。2019年一季度總營收647.78億元,平均營收32.39億元;9家企業營收超10億元;凈利潤約22.16億元,平均凈利潤約1.11億元;6家企業凈利潤超1億元;其中,有4家2019年一季度業績虧損。
另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動力電池生產企業達155家,到2018年,有實際裝機量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縮減到99家,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大龍頭企業占全國市場份額超60%,前十名更是拿下超80%的市場份額。后補貼時代,動力電池行業已打響“淘汰賽”,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補貼完全退出后,動力電池市場大概剩余20家企業。
此外,4月8日,工信部網站發布的第318批機動車企業和產品公告以及2019年第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有車型搭載韓系動力電池,加之日韓動力電池企業紛紛提前布局中國市場,競爭之下,行業洗牌風暴一觸即發,市場份額小的企業勢必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過渡期即將結束,補貼紅利加速消退,動力電池企業業績壓力徒增,在動力電池雙寡頭及外資加劇爭奪市場的前后夾擊之下,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路何在?
5月9日,由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聯合河南惠強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贊助支持的電池百人會企業家“問道”嵖岈山暨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行業專家及企業家深度分享了在后補貼時代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瞄準差異化市場高質量發展,共同探究3C消費類鋰電池市場,儲能和梯次利用的難點和解決的辦法,小型動力電池在智能家居、無人機、電動工具等行業的應用,新能源專用車(港口、機場、市政園林、物流等)的市場動態、分析和產業風向等。
在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看來,目前動力電池進入一個產能比拼、過度擴張的“獨木橋”,同時,產業內價格戰升級,企業間進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無底線價格競爭。
于清教稱,現階段國內電池企業相較日韓電池企業在成本及技術積累方面仍有差距,隨著補貼過渡期即將結束,本土電池企業就要面臨著生存問題,2020年補貼完全退出后,你死我活的競爭將真正上演。另外,動力電池市場還面臨產能利用率低的局面,2018年,除寧德時代、比亞迪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76%、54%,處在第二陣營的8家動力電池企業產能利用率低于40%,普遍在百分之十幾。于清教建議,企業不一定非要在乘用車、電動大巴動力電池的“獨木橋”上拼個“你死我活”,應該尋找差異化市場,比如儲能市場、電動工具電池等小型動力電池市場、智能家居用電池市場等等。
以儲能市場為例,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為180.9GW。有業內人士稱,儲能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未來的市場規模甚至可能超過動力電池。
會上,北京大學其魯教授表示,在國內市場,光伏與風電成本已經低于0.3元RMB/kWh,部分地區的夜間電力價格低于0.1RMB/kWh,大規模電力儲能勢在必行。為解決峰谷電力和限風與限光伏問題,國家電力在計劃投資數百億建立提水調峰電站。此外,還有幾項兆瓦級新型鋰電池儲能電站正在設計中,迫切需要性價比良好的大容量鋰電池及可行的設計方案。其魯認為,離網式鋰電池儲能與發電前景被看好,性價比良好的鋰電池有望進入汽車的啟動電源市場。
伊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輝指出,2018年,全球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5GW,累計裝機容量6.5GW;其中中國市場分別達到0.6GW和1.0GW。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市場,電化學儲能在2018年都迎來實質性增長,整體產業進入“GW/GWh”時代。
以智能終端市場為例,大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移動互聯和智能物聯已在悄然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可移動化、智能化趨勢已成。比克電池3C技術部部長賈秋榮表示,大量終端設備需要強勁“芯”動力驅動。
2018年,國內鋰電三大領域出貨量達到105GWh,動力鋰電池累計裝機56.89GWh,占比54%;小型鋰電39GWh,占比37%;儲能占比7%。賈秋榮預計,未來,動力鋰電是市場增長的最大驅動力;小型鋰電市場需求平穩增長;儲能鋰電等其他應用逐步發展。預計2021年國內小型鋰電領域市場需求會達到55GWh,5G或成小型鋰電新驅動。
新特汽車智能互聯中心總經理肖華東指出,政府補貼催生新能源產業畸形發展,一家獨大局面凸顯,隨著補貼完全退坡后,電池種類在汽車市場應用增多,產業整體將實現“百花齊放”。
上一篇: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春天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