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47次 | 2019年08月16日
磷酸鐵鋰產業投資熱中冷思考
磷酸鐵鋰產業投資熱中冷思考當前,國內的磷酸鐵鋰產業投資熱正在興起,其勢頭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這一點通過企業數量對比就可見一斑,目前在這個領域(單指正極材料),美國的制造企業不過A123、Valence兩家,加拿大僅有phostech一家,臺灣有長園科技、鴻運電子、立凱電能(ALEES)、大同科技4家,而內地企業數量卻非常之多,截至2008年10月統計,全國有40多家磷酸鐵鋰電池材料生產廠商,其中已進入工業化批量生產并向市場穩定供貨的企業有天津斯特蘭、北大先行、蘇州恒正、新鄉華鑫(原新鄉八化)、深圳貝特瑞、比亞迪等8家,可批量生產并在試銷階段的企業也有8家(不一一例舉),其余都在中試階段,而有意向進軍這個產業的企業則更多。其中有很多企業都是08年冒出來的新面孔,展望09年,肯定還會誕生一批新的企業,另外隨著技術和市場不斷趨于成熟,風險投資也必將介入進來。國內對磷酸鐵鋰產業的投資可謂一浪高過一浪。說得好聽點,大家都是在積極做準備,說的不好聽點,大家都是在沖鋒陷陣,其中有很多企業會成為墊腳石。
為什么國內有那么多企業蜂擁進入這個產業,理由很簡單,大家都是看好這個產業誘人的前景,而且這個前景離我們并不遙遠,這一點不管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都已形成共識。筆者從事風險投資行業多年,接觸到的行業和企業不計其數,而且一直執著于對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通過行業對比和分析,最終咬定磷酸鐵鋰產業做深入研究和市場調研,也是因為被這個產業特有的優勢所吸引:
第一、磷酸鐵鋰產業符合政府產業政策的導向,各國都把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的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高度,配套資金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很大,中國在這方面有過之而不及,過去關注鎳氫電池,現在則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到磷酸鐵鋰電池上。
第二、磷酸鐵鋰電池作為一種實用新型鋰電池,代表了電池未來發展的方向。它是迄今為止發明的最理想的動力電池。盡管目前存在技術和價格上的一些缺陷,但畢竟已經走向商業化的道路。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磷酸鐵鋰技術不會成為產業發展的障礙(已有A123、Valence、phostech成熟技術的先例),而價格也會隨著產能的擴張而大幅降低,未來甚至會成為最廉價的動力電池。
第三、磷酸鐵鋰產業的市場蛋糕大的超乎想象,其中正極材料全球有幾百億的市場容量,而電池更是有超過5000千億的市場容量。現有幾家企業捷足先登進入這個領域,但他們只是嘗到了一口奶油,今后還會享受到更豐美的蛋糕。按照風險投資業內的一種說法,這是一個很肥很肥的產業。
第四、根據電池產業發展的規律,無論是材料,還是電池,基本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能夠抗周期性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而作為新型的材料和電池——磷酸鐵鋰,隨著存量市場的開發和增量市場的滲透,其增長速度明顯快于電池行業整體發展速度。
第五、磷酸鐵鋰電池應用領域廣泛,終端產品如電動工具、UpS電源、礦燈、玩具、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等都是關系民生的消費量很大的產品,此外在特種和航天領域也是一種最佳的動力電池。
第六、磷酸鐵鋰產業利潤率非常之高,正極材料的毛利在70%以上,而電芯的毛利也有50%以上。而且由于未來強大市場的支撐,行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初步推測是5年)維持較高的利潤率。
第七、磷酸鐵鋰行業有一定的門檻,不是誰來做就會做成功的,尤其是材料領域,技術壁壘很高,可以避免太多的競爭。筆者認為,作為新進入這個產業的企業,選擇做材料肯定要比做電池更為明智,因為現有的一些鋰電池廠商很多,尤其是大廠的地位很難撼動,他們切入到磷酸鐵鋰電池更具優勢。
第八、磷酸鐵鋰產業不會過分依賴國外市場,原料和設備也不會受制于國外企業,國內整個產業鏈相對是比較成熟的。這跟太陽能電池行業有很大差別,太陽能電池所需多晶硅原料(指過去)和終端應用市場兩頭在外,受國外政策和市場變化影響很大,這些問題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已經顯現。
以上我們只是停留于產業優劣判斷的層面,結論是磷酸鐵鋰的確是一個新興的、具有戰略投資價值的產業,值得產業資本或風險資本去關注和投資,但具體到操作層面上,就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了。作為外行的風險投資者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是不敢介入進來的(據筆者了解08年國內僅兩起本土投資的案例,且涉及金額也不大),主要是風投機構認為磷酸鐵鋰技術和市場還不夠明朗,而且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很困難,因為國內磷酸鐵鋰材料還沒有出現一家標桿企業,每家做的材料性能都是半斤八兩,要做出一般的水平并不是難事,但要把這個材料做好(尤其是看加工性能、穩定性以及高倍率放電性特性)的確不易。而作為產業投資者,如果本身是電池或電池材料行業背景,那還是有一定優勢的,畢竟很快能判斷出技術的深淺和市場的門道來,如果是從別的產業轉型過來,則首先得熟悉行業、摸清市場,再去尋找合作伙伴,可能需要經歷一番周折,但并不是說不能來做這個產業,關鍵看兩點:一是做這項事業的信心和決心;二是能否找到并吸引成熟的技術和團隊。
對于磷酸鐵鋰產業興起的“投資熱”(還算不上過熱),作為一名產業觀察者,同時也是這方面的咨詢者,我覺得大家有必要進行一番冷思考,否則很容易沖昏頭腦,掉入陷阱。而只有對外部的環境和內部的能力有一個清晰認識和全局把握,并且吸取別人的失敗經驗教訓,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立足,并且才會走的更穩健、更長遠。下面重點談談最新看到會聽到的幾個突出問題。
據業內人士提供的信息,國內有天津、山東、浙江(嘉興、湖州、金華)等地的數家電池大廠(出于職業操守不具體點名)投入巨資(至少也是上千萬級別的)做材料,結果都打了水瓢,主要還是技術問題解決不了,這跟找技術合作方有很大關聯。可以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很多技術僅僅是實驗室技術,離產業化有很大差距。別看實驗室做出來的材料性能很優異,有的甚至堪稱超過A123,到了中試階段就會遇到很多麻煩,即使勉強過了中試關,到工業化量產階段,暴露出的問題會更大,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我不是技術專家在此不做分析,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所以我不建議投資者去尋找沒有產業化經驗的技術方合作。此外,很多企業老板為了圖方便,或者為了迎合技術方的要求,一次性得買斷技術,而相應核心人員沒有到位,只是作為技術顧問,但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由于得不到有力的技術支持,項目往往進展緩慢甚至擱置。
現在做磷酸鐵鋰產業的企業很多類型,大部分是初創型的中小企業,一般都是私人投資(類似天使投資),涉及金額在500萬左右,高校或科研機構個別技術人員搭建班子,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在產業化方面還遠遠不夠,盡管看上去也是公司化運作,實質上跟科研機構沒啥兩樣。而有資金實力的企業定位做這個產業醉翁之意并不在酒,更多的是想去騙政府的錢,要么去圈地,至于產業做不做成功,他們根本不在乎,由于上市公司玩概念圈錢一樣。國內現在踏踏實實做產業的企業沒幾家,現在看到的40多家材料企業,估計很多熬不過1-2年就會彈出我們的視線。現在對于任何一家材料企業來說都是機遇和風險并存,先行者只是領先一小步,還沒有值得炫耀的理由,后行者如果不努力追趕,定會受到兩面夾擊,所以不應該有任何松懈。
究竟怎樣的企業在這場產業角逐中會勝出,我認為,必須具備三個關鍵要素:成熟的技術、強大的資金和優秀的執行團隊。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都不能缺少。沒有成熟化的技術,必然制約發展的速度,如果停留于實驗室技術,至少起碼還得2-3年的摸索,再則技術和人才是密不可分的,畢竟磷酸鐵鋰材料和電池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行業也沒有統一標準,設備、原料、工藝等等現實問題都需要靠人去解決。沒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即使材料制造出來,相應的產能或管理跟不上,就會失去與大客戶的合作機會,對團隊關鍵技術人員激勵不夠,就會導致人力資源流失。很多企業都是滿打滿算地搞磷酸鐵鋰項目,起步階段尚沒問題,可是到了中途都會遇到資金瓶頸,一個企業沒有了資金血液,怎能運作正常。沒有優秀的執行團隊,再好的技術也產生不了價值,這里所謂的執行包含了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品質管理、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對于初創的企業這些都是很大的挑戰。筆者曾經接觸到一家做三元聚合物鋰電池企業,可以說他們制造的電池是國內最先進的,甚至超過了比亞迪,但是由于團隊尤其是領軍人物是技術性思維,對市場的敏感度不夠,營銷和管理能力欠缺,結果在這個行業搗鼓了4年都不見起色。
總之,磷酸鐵鋰產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這個產業的企業老板還是要記住一句話:有目標、沉住氣、悄悄干。成功只屬于有耐心有魄力有膽識、善于整合資源的投資者。
為什么國內有那么多企業蜂擁進入這個產業,理由很簡單,大家都是看好這個產業誘人的前景,而且這個前景離我們并不遙遠,這一點不管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都已形成共識。筆者從事風險投資行業多年,接觸到的行業和企業不計其數,而且一直執著于對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通過行業對比和分析,最終咬定磷酸鐵鋰產業做深入研究和市場調研,也是因為被這個產業特有的優勢所吸引:
第一、磷酸鐵鋰產業符合政府產業政策的導向,各國都把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的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高度,配套資金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很大,中國在這方面有過之而不及,過去關注鎳氫電池,現在則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到磷酸鐵鋰電池上。
第二、磷酸鐵鋰電池作為一種實用新型鋰電池,代表了電池未來發展的方向。它是迄今為止發明的最理想的動力電池。盡管目前存在技術和價格上的一些缺陷,但畢竟已經走向商業化的道路。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磷酸鐵鋰技術不會成為產業發展的障礙(已有A123、Valence、phostech成熟技術的先例),而價格也會隨著產能的擴張而大幅降低,未來甚至會成為最廉價的動力電池。
第三、磷酸鐵鋰產業的市場蛋糕大的超乎想象,其中正極材料全球有幾百億的市場容量,而電池更是有超過5000千億的市場容量。現有幾家企業捷足先登進入這個領域,但他們只是嘗到了一口奶油,今后還會享受到更豐美的蛋糕。按照風險投資業內的一種說法,這是一個很肥很肥的產業。
第四、根據電池產業發展的規律,無論是材料,還是電池,基本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能夠抗周期性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而作為新型的材料和電池——磷酸鐵鋰,隨著存量市場的開發和增量市場的滲透,其增長速度明顯快于電池行業整體發展速度。
第五、磷酸鐵鋰電池應用領域廣泛,終端產品如電動工具、UpS電源、礦燈、玩具、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等都是關系民生的消費量很大的產品,此外在特種和航天領域也是一種最佳的動力電池。
第六、磷酸鐵鋰產業利潤率非常之高,正極材料的毛利在70%以上,而電芯的毛利也有50%以上。而且由于未來強大市場的支撐,行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初步推測是5年)維持較高的利潤率。
第七、磷酸鐵鋰行業有一定的門檻,不是誰來做就會做成功的,尤其是材料領域,技術壁壘很高,可以避免太多的競爭。筆者認為,作為新進入這個產業的企業,選擇做材料肯定要比做電池更為明智,因為現有的一些鋰電池廠商很多,尤其是大廠的地位很難撼動,他們切入到磷酸鐵鋰電池更具優勢。
第八、磷酸鐵鋰產業不會過分依賴國外市場,原料和設備也不會受制于國外企業,國內整個產業鏈相對是比較成熟的。這跟太陽能電池行業有很大差別,太陽能電池所需多晶硅原料(指過去)和終端應用市場兩頭在外,受國外政策和市場變化影響很大,這些問題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已經顯現。
以上我們只是停留于產業優劣判斷的層面,結論是磷酸鐵鋰的確是一個新興的、具有戰略投資價值的產業,值得產業資本或風險資本去關注和投資,但具體到操作層面上,就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了。作為外行的風險投資者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是不敢介入進來的(據筆者了解08年國內僅兩起本土投資的案例,且涉及金額也不大),主要是風投機構認為磷酸鐵鋰技術和市場還不夠明朗,而且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很困難,因為國內磷酸鐵鋰材料還沒有出現一家標桿企業,每家做的材料性能都是半斤八兩,要做出一般的水平并不是難事,但要把這個材料做好(尤其是看加工性能、穩定性以及高倍率放電性特性)的確不易。而作為產業投資者,如果本身是電池或電池材料行業背景,那還是有一定優勢的,畢竟很快能判斷出技術的深淺和市場的門道來,如果是從別的產業轉型過來,則首先得熟悉行業、摸清市場,再去尋找合作伙伴,可能需要經歷一番周折,但并不是說不能來做這個產業,關鍵看兩點:一是做這項事業的信心和決心;二是能否找到并吸引成熟的技術和團隊。
對于磷酸鐵鋰產業興起的“投資熱”(還算不上過熱),作為一名產業觀察者,同時也是這方面的咨詢者,我覺得大家有必要進行一番冷思考,否則很容易沖昏頭腦,掉入陷阱。而只有對外部的環境和內部的能力有一個清晰認識和全局把握,并且吸取別人的失敗經驗教訓,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立足,并且才會走的更穩健、更長遠。下面重點談談最新看到會聽到的幾個突出問題。
據業內人士提供的信息,國內有天津、山東、浙江(嘉興、湖州、金華)等地的數家電池大廠(出于職業操守不具體點名)投入巨資(至少也是上千萬級別的)做材料,結果都打了水瓢,主要還是技術問題解決不了,這跟找技術合作方有很大關聯。可以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很多技術僅僅是實驗室技術,離產業化有很大差距。別看實驗室做出來的材料性能很優異,有的甚至堪稱超過A123,到了中試階段就會遇到很多麻煩,即使勉強過了中試關,到工業化量產階段,暴露出的問題會更大,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我不是技術專家在此不做分析,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所以我不建議投資者去尋找沒有產業化經驗的技術方合作。此外,很多企業老板為了圖方便,或者為了迎合技術方的要求,一次性得買斷技術,而相應核心人員沒有到位,只是作為技術顧問,但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由于得不到有力的技術支持,項目往往進展緩慢甚至擱置。
現在做磷酸鐵鋰產業的企業很多類型,大部分是初創型的中小企業,一般都是私人投資(類似天使投資),涉及金額在500萬左右,高校或科研機構個別技術人員搭建班子,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在產業化方面還遠遠不夠,盡管看上去也是公司化運作,實質上跟科研機構沒啥兩樣。而有資金實力的企業定位做這個產業醉翁之意并不在酒,更多的是想去騙政府的錢,要么去圈地,至于產業做不做成功,他們根本不在乎,由于上市公司玩概念圈錢一樣。國內現在踏踏實實做產業的企業沒幾家,現在看到的40多家材料企業,估計很多熬不過1-2年就會彈出我們的視線。現在對于任何一家材料企業來說都是機遇和風險并存,先行者只是領先一小步,還沒有值得炫耀的理由,后行者如果不努力追趕,定會受到兩面夾擊,所以不應該有任何松懈。
究竟怎樣的企業在這場產業角逐中會勝出,我認為,必須具備三個關鍵要素:成熟的技術、強大的資金和優秀的執行團隊。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都不能缺少。沒有成熟化的技術,必然制約發展的速度,如果停留于實驗室技術,至少起碼還得2-3年的摸索,再則技術和人才是密不可分的,畢竟磷酸鐵鋰材料和電池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行業也沒有統一標準,設備、原料、工藝等等現實問題都需要靠人去解決。沒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即使材料制造出來,相應的產能或管理跟不上,就會失去與大客戶的合作機會,對團隊關鍵技術人員激勵不夠,就會導致人力資源流失。很多企業都是滿打滿算地搞磷酸鐵鋰項目,起步階段尚沒問題,可是到了中途都會遇到資金瓶頸,一個企業沒有了資金血液,怎能運作正常。沒有優秀的執行團隊,再好的技術也產生不了價值,這里所謂的執行包含了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品質管理、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對于初創的企業這些都是很大的挑戰。筆者曾經接觸到一家做三元聚合物鋰電池企業,可以說他們制造的電池是國內最先進的,甚至超過了比亞迪,但是由于團隊尤其是領軍人物是技術性思維,對市場的敏感度不夠,營銷和管理能力欠缺,結果在這個行業搗鼓了4年都不見起色。
總之,磷酸鐵鋰產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這個產業的企業老板還是要記住一句話:有目標、沉住氣、悄悄干。成功只屬于有耐心有魄力有膽識、善于整合資源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