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85次 | 2019年06月17日
新能源汽車是餡餅還是陷阱
一次,大水參加了福耀玻璃的股東大會,“玻璃大王”曹德旺發表了他對新能源汽車的看法,大意是: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其實不過是污染換了個地方,雖然沒有發動機,發電還有電池的制造等環節也不見得環保。
曹德旺是汽車行業的“老司機”了,其一手創業打造的福耀集團主要生產的是汽車玻璃。不比一些“急先鋒”,作為老一輩的創業人,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在經營思路上要保守得多,福耀主營業務除汽車玻璃外幾乎沒有其他業務,這一點大水必須要點個贊。
曹德旺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看法也和大水“暗合”。除了環保上經不起推敲外,新能源汽車現階段還存在的缺陷也不一而足;即便新能源汽車是整個汽車行業的大趨勢,是否能和投資機會劃上等號呢?
1.需求被扭曲
第一點,也是最需要警惕的一點,實際的市場需求會因政策、補貼等因素而扭曲,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需求其實是“偽需求”。熟悉的例子有共享單車,過去依靠補貼出現的巨大需求,隨著補貼退坡、單車折舊、用戶熱情消退等問題的出現,至今都不能證明其正確的盈利模式。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樣存在補貼的情況,而且金額不菲。新能源的補貼分兩種,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直接補貼是國家或地方給予購車者的直接優惠,包括購置稅的減免,現金補貼等;還有一種是間接的補貼,如一些限牌城市對于“綠牌”的限制較“藍牌”更少,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以不受交通或者牌照的限制。
由于上述政策的存在,我們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已經被扭曲了。在“藍牌”資源較為稀缺的一線城市,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被顯著放大了。由于國家政策的缺陷,出現了一批政策車型。直到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幾位一直是A0級小車,也就是我們常戲稱的“老年代步車”。這類車型補貼占總車價的比例較高,在17年甚至有補貼超過造車成本的荒唐情況,致使“騙補”,即自產自銷,的情況層出不窮。
而這些情況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國家對于直接補貼政策的態度非常明確,到2020年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提供補貼,僅在購置稅上保持優惠。2019年的補貼按兩步走執行退補,同時要求地方政府停止提供地方補貼。此外,由于國內汽車市場出現了乏力的情況,國家開始出臺汽車市場的刺激政策,其中就包括部分限牌城市需要取消相關的限制政策。
“只有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政策紅利將在今年迅速消退,需求扭曲的情況將得到迅速修正。
2.造車新勢力
一夜之間我們知道了很多的全新的汽車品牌,蔚來、威馬、理想智造等等,甚至許多上市公司都來湊熱鬧,從已經奄奄一息的樂視網開始,融創、恒大、華夏幸福、董明珠牽頭的格力電器等等。也許在風口上,豬都飛;但風停了,摔死的一定是豬。
接著就有了我們熟悉的,高調宣布公司成立,融資,從傳統車企挖人,建立組織架構,完善供應鏈,PPT造車,自建工廠或者代工,等等持續燒錢投入,依舊是互聯網的味道,依舊是互聯網的配方。一般而言,一款汽車全流程的開發周期可能需要10年,這些造車新勢力的速度可以讓所有傳統車企汗顏,傳統車廠幾十年都未能解決的,他們幾十人一年就搞定了。
而雷聲大雨點小,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格局中,傳統車廠已經開始反撲。我們從BEV(純電動)和PHEV(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的對比就可以看出。2019年PHEV車型銷量增速開始超過之前處領導地位的BEV。原因在于進入到2019年,補貼政策退坡的影響開始顯現,造車新勢力紛紛啞火;而傳統車企推出的在既有車型基礎的PHEV版,如帕薩特PHEV等,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2019年是汽車行業的寒冬,留給新造車勢力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和共享單車類似,新能源汽車也是風頭正盛,創業人云集的領域。可惜他們選錯了賽道,汽車產業是工業王冠上的明珠,正因為它產業鏈之復雜,帶動的經濟領域之多。對于專業人士來說,汽車的制造的難度絲毫不亞于造一架大飛機。等風停了,也許又是一地雞毛;樂觀點得說,造車新勢力中應該會有一家幸存者。
3.產能過剩
這不單是新能源汽車的問題,也是整個國內汽車工業的問題。根據公開數據,今年一季度汽車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8.3%,同比下降2.4%。能排在銷量榜前十的車企利用率尚可,可以達到70%-90%。按照18年數據,其中比較不錯的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廣汽本田等可以超過100%。
另一面則是一些在地方政策保護下茍延殘喘的車企。最差的如東風雷諾一季度的產能利用率僅為15.2%,長安福特僅為7.9%;其他不太樂觀的還有神龍汽車、力帆等。
不難發現,汽車行業的分化將要迅速到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馬太效應”。而新造車勢力卻正處于極速擴張產能,瘋狂上馬項目的階段,不知傳統車企看了作何感想。不斷增加的汽車產能,遇上行業寒冬+新能源補貼退坡,產能過剩的風險已經開始不斷積累,尤其是那些比較低端的產能。
不僅整車生產的產能出現了過剩,為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動力電池領域也有了產能嚴重過剩的跡象。2014-2016年,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68%、324%和78.6%,2016年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按照目前的規劃,到2020年動力電池的總產能會達到285GWH,而需求僅達到97GWH,為實際需求的3倍。而上述數據還是根據比較樂觀的預測。
實際上目前國內動力電池的格局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兩強主導,未來的市場份額也許會繼續向龍頭集中,其他二三線的電池企業機會有限。但也不意味著寧德和比亞迪可以高枕無憂了,目前其技術實力尚難以與韓國LG、日本松下等相抗衡。隨著補貼政策退坡,對于外企的限制也相應消失,LG、松下等相繼宣布進入國內市場,競爭將趨于激烈。
4.最后
大水認為,以傳統能源或新能源作為驅動方式,不過是技術方式上的區別,很難說孰優孰劣。或許各有長處,各有使用場景的區別,如燃油驅動適合跑長途,電驅動加速快。究竟哪個方案更好,應該公平得交給市場去評判;而不是揠苗助長,通過補貼,畸形得創造了需求,也更不用說把燃油車徹底淘汰這種可笑的觀點。
在投資的決策上,新能源汽車是市場上的熱門概念,不免估值水漲船高。如北汽新能源,是由傳統車企轉型而來,不過是在燃油車領域缺乏競爭力,不得已轉型新能源,其實力可想而知;蔚來是新勢力造車的代表,近日由于“自燃事件”,受到了針對電池安全問題的困擾,還有待觀察后續的表現;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領域,產能問題以及車企要求降價的問題將始終存在,成本端需求如鋰、鈷等資源,又有比較明顯的周期特征,對公司盈利能力是個考驗。大水看來,這些股票都索然無味。
再來說個題外話,在新能源發電領域,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其發電成本每度要超過0.5元;核電、火電在0.3-0.4元,而水電在0.05-0.07元,所以大家不妨去看看長江電力的股價走勢。在投資上,“新能源”并不是個好詞。
上一篇:簡述鋰電池發展的動態和投資方向
下一篇:新能源車主為何會有里程焦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