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263次 | 2021年04月06日
談談鋰離子電池的動力學過程以及其數學描述
從電子設備的電源,到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源,鋰離子電池已經深入到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將以另一個視角帶領大家深入鋰離子電池內部,去看看在鋰離子電池正常充放電過程中,其內部發生了什么樣的物理化學現象,以及如何利用數學方法對這些現象進行描述。
所有的物理化學過程都是以幾何結構為載體的,本文首先介紹了鋰離子電池的幾何結構,然后以此為基礎介紹了鋰離子電池的動力學過程及其數學描述。
1.鋰離子電池的三明治結構
圖1鋰離子電池結構
所有的鋰離子電池,包括不同體系(鈷酸鋰、錳酸鋰、鎳鈷錳三元和磷酸鐵鋰等)和不同制造工藝(卷繞和碟片等),其內部都是由若干基本的單元組成的,如圖1(a)紅色方框所示。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該基本單元又可以分為5個區,如圖1(b)所示,從左到右依次是:正極集流體、正極極片、隔離膜、負極極片和負極集流體。其中,正、負極集流體一般分別為鋁箔和銅箔;正、負極極片是由活性材料、導電材料和粘接劑等混合之后均勻涂在正、負極集流體上形成的一層多孔介質,可以通過電解液;隔離膜為允許鋰離子通過但不允許電子通過的多孔介質。
這種基本單元的結構在外形上與三明治極為相似,因此也將該基本單元形容成三明治結構。該三明治結構,也是鋰離子電池所有物理化學過程的載體,接下來將以此為基礎對鋰離子電池的動力學過程(物理化學過程)進行說明。
2.鋰離子電池的動力學過程
當鋰離子電池接入回路(接入負載或者外部電源)中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本節以鋰離子放電過程為例,來揭示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動力學過程。充電過程與放電過程的原理是相同的,差別只是電荷運動的方向相反。
圖2(a)為幾種鋰離子電池及其使用過程的示意,圖2(b)為鋰離子電池動力學過程的原理圖。為了便于建立模型,活性材料被簡化成球形,負極用LixC6表示,正極用LiMOy表示。如圖2(b)所示,當鋰離子電池接入負載時,電極(正、負極極片)電壓就會越過平衡電壓,開路情況下的平衡狀態被打破,負極和正極分別發生式(1)和式(2)的化學反應,
這兩個化學反應是由電流激發的,因此稱為電化學反應。電化學反應會使Li+(鋰離子)從負極活性顆粒中脫出,并嵌入正極活性顆粒中,這個過程稱為電化學過程。
Li+是從活性顆粒表面脫嵌的,因此活性顆粒內部會出現一個Li+的濃度梯度。在這個濃度梯度的驅動下,Li+在活性顆粒中擴散,這個過程稱為固相擴散過程。
當Li+從負極活性顆粒中脫出之后,負極極片周圍的電解液中Li+濃度升高,當Li+嵌入到正極活性顆粒之后,正極極片周圍的電解液中Li+濃度降低,這樣在電池內部電解液中存在著濃度梯度,在這個濃度梯度的驅動下Li+從負極擴散到正極,同時Li+會受到電遷移和對流等因素的影響而運動,這個過程稱為液相擴散過程。
在集流體和極片上,存在電子的轉移以及Li+的出現和吸收,因此集流體和極片上電勢會出現變化,這個過程稱為固相電勢過程。
在電解液中,存在這Li+的擴散、遷移、對流、出現和吸收,因此電解液的電勢會出現變化,這個過程稱為液相電勢過程。
3.動力學過程的數學描述
清楚了鋰離子電池的動力學過程之后,要對其進行數學描述,這樣才可能為實際生產供應指導。本節對就上節的5個過程進行數學描述。
(a)電化學過程的數學描述
式(3)
Li+在活性顆粒表面的脫嵌過程由式(3)來描述。其中,i1oc為電化學反應電流密度,是Li+脫嵌過程中形成的電流,它是描述電化學反應劇烈程度的參數;i0為交換電流密度,是平衡狀態Li+脫嵌過程中形成的電流,它與溫度、Li+濃度以及化學反應類型等有關,是一個狀態參數;η為過電勢,是電極電勢越過平衡電勢的值,它是電化學反應的驅動力。
(b)固相擴散過程的數學描述
式(4)
Li+在活性顆粒內部的擴散過程由式(4)來描述。其中,Cs為活性顆粒中Li+的濃度。該過程由濃度梯度驅動。Li+在電解液中的擴散過程由式(5)來描述。其中,C1為電解液中Li+的濃度。該過程由濃度梯度、電遷移等驅動。
式(6)
集流體和極片的電勢值可以由式(6)來計算。其中,ФS為集流體和極片的電勢值。式(6)實際上是歐姆定律的一種變形。
(e)液相電勢過程的數學描述
式(7)
電解液的電勢值可以由式(7)來計算。其中,Ф1為電解液的電勢值。式(7)實際上也是歐姆定律的一種變形。
通過數學模型將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過程進行描述之后,可以求解出鋰離子電池的參數。圖3所示的是通過數值模擬方法獲得的電池充放電曲線。